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发展 >> 正文 >> 正文

论文静安寺的发展历史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2/6/12

这次老师让我们写写自己的家乡。家乡,对于我来说,无疑就是上海了,这个我住了二十几年从未离开过的地方。不过,对于上海,我好像又不是那么的熟悉,对于它的大街小巷,我没有那么熟,甚至可以说我还是个路盲。就是这样的我如何去描写我的家乡呢?我打算从身边观察起来,我家是住在静安区的,我感觉我们静安区最闻名的应该就是静安寺了,所以我想去了解一下那个我一直会路过的却从未深深了解过的那座寺庙----静安寺。

静安寺地处上海市中心的静安区,静安区因该寺得名,交通便利,寺周围高楼林立,繁华的静安商区和用来清修的寺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网看了一下,静安寺真是历史悠久啊,这让我产生了兴趣,值得我们好好探索一下。

静安寺是上海市的著名古刹之一,相传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年间,初名沪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年),更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年),寺从吴淞江畔迁入境内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号),至今已近年,早于上海建城。清末,寺成现今规模。民国34年(年),书法家邓散木题额“静安古寺”,沿用迄今。

历史传说,西晋建兴元年(三一三年),吴淞江上浮起两尊佛像,背上有佛名,吴县信士把佛像迎到了重元寺。唐代改寺院名为永泰禅院,宋代始改为静安寺。寺院的原址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因江水波涛冲击,危及寺基,乃于南宋嘉定九年(一二一六年)迁至这里。静安寺久经风雨,也不知建了多少次,毁了多少次。比如,太平军东进时,静安寺一带战火连天,巍峨的殿宇被大炮轰成一堆颓垣残壁。后来,由红顶商人胡雪岩的资助,重修山门殿宇,又将山门外的涌泉安置井阑。涌泉,昼夜沸腾,状似温泉,又名海眼,深可通海,有人将之题为天下第六泉,以沸井、涌泉而在天下名泉谱中占据一席之地。“文革”时,静安难逃,庙亦不庙,变成织染厂的天下。拨乱反正之后,大力修复,寺院获得新生。

传说,静安寺风景独秀,元代诗僧寿宁将寺院之景吟为静安八景,历代文人对此题咏很多而今已灰飞烟灭。虾子潭只留一段趣话:宋代寺僧智俨,一次啖虾一斗。渔公来要他付钱,智俨没钱可付,就将虾子全部吐回寺门前小潭中。虾子居然全活了,但已无芒。此后,潭中便产这种无芒虾,直至一九一九年沸井被填死后,虾便就此绝迹。最后一景涌井也因为修路而被加了盖。

变迁,近百年来,静安寺周围被逐渐演变成了商业闹市,寺门多被蚕食或被迫出售,寺院规模日小,甚至山门被商店遮蔽。一九四五年,只好另建新山门。寺院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楼、念佛堂等。

静安寺的历史传说是那么的有趣味性,让我不禁对这个历史古寺的研究多了一份味道。原来身边一直路过的静安寺有那么悠久的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我一向比较喜欢有点历史的镇啊,东西什么的,而静安寺绝对可以算是。

主要景观,静安寺旧有“静安八景”之说。元明以来为沪上游览胜地;近代因中西结合的营业性园林著称;今以现代化旅游设施称雄;可谓古与今的连接点,中西文化的汇合处。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静安区历史发展的源头。光绪二十七年和民国34年(年)设置的警区和行政区,均以静安寺命名。元人有所谓“静安八景”,即赤乌碑、陈朝桧、讲经台、虾子潭、涌泉、绿云洞、沪读垒及芦子渡,历代题咏甚名,今均湮没。涌泉即沸井,俗称海眼,泉旁筑石栏,四周有铁栅,旁竖阿育王式石柱“梵幢”,题曰“天下第六泉”。寺内尚有“云汉昭回之间”石刻,是南宋淳熙十年(年)光宗赵谆当太子时为学士钱臣良之藏书阁所题,阁毁后移于寺内。经过大修,重现古寺风貌。赤乌碑,在静安寺,乃孙吴赤乌中创寺碑刻。宋祥符中迁寺而碑没于江。元钱岳诗:悲凉断刻三江底。想象雄文六代前。陈朝桧,在静安寺。相传陈朝植双桧于殿庭之左右。宋政和间,媚臣朱勔图以进徽庙,遣使求之。暴风震雷忽碎其一。今殿右者尚存。元成廷珪诗:香骨自来盘左纽,苦心未忍弃前朝。

文化活动,静安寺庙会起源于一年一度的浴佛节。清光绪七年(年)重开,终于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商贾云集,游人如织。数十年来,庙会逐渐形成规模宏大的庙市,堪称静安区商业的渊源。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寺院相继出租土地营造商业用房和里弄住宅,变幽静乡郊为商街闹市,十里洋场西端市口日趋繁荣。至20世纪30年代,静安寺商市已初具规模,今发展为上海重要商业中心之一。

宋代绍熙《云间志》:“静安寺,在沪渎。按寺记,吴大帝赤乌中建,号沪渎重玄寺。《景筠石幢记》中,间号永泰禅院。本朝祥符元年改今额。《释迦方志》云:晋建兴元年,有二石像浮于吴淞江口,吴人朱膺等迎至沪渎重玄寺,像背题曰维卫、曰迦叶。《松陵集》:建兴八年,渔者于沪滨沙内获石钵,以为臼类,荤而用之,佛像见于外,渔者异之,乃以供二圣。今佛与钵皆在。有毗卢遮那佛,吴越王瑜伽道场中像,佛五脏皆书钱氏妃嫔名字。有陈朝桧,皮日休、陆龟蒙等重玄寺双桧诗。”

元代周弼《寺记略》、清代嘉庆《松江府志》、同治《上海县志》和《法华乡志》均有附载,今按《法华乡志》:“华亭东北百里,松江绕焉。有寺在沪渎,曰重玄。大中祥符元年,因避讳改今额为静安。嘉定九年,僧促依以旧基迫近江岸,涛水冲汇,迁于芦浦之泉,即沸井浜也。中流数尺,独深如井,昼夜沸腾,或指为海眼,因寺而异其名。寺之灵验最显著者,西晋建光元年,有二石像浮于江浦,吴县人朱膺,迎置于寺,视其背,则有铭,盖七佛中之二,曰维卫,曰迦叶。后六年,渔者又获两石钵于沙际,大如臼。羯辛稍触之,则变怪辄现,因以为石像供具。佛阁则因异僧智严而立。严有异行骇俗,号虾子僧,常敛蒲草为万余绳,挂诸廊庑,且曰:我将作大缘事。继而示寂。人竞乐施以钱,绳皆满足,阁果成就。是皆传于闾里,著于杂书,彰新者也。自佛法渡江而南,浙西信乡将甚,精蓝净舍,所在布满,究其从始,其最远者,极天监、大同而止。孙吴赤乌十年,康僧会始至建业,建寺以居,谓之建初。此寺实相踵而成焉。自石像既迁于吴门开元寺,而钱氏瑜伽道场卢舍那宝像与永熙、宣和两偈、屹然尚存。双桧偃蹇,如虬如凤,则鲁望、袭美之所题咏也。风恬月淡,钟声梵响,悠扬于沧波浩渺之外,与天无际,安知无石像再浮而致发光彩于芦苇之间哉。华亭吾外氏所宅,少所闻而异焉,故述而为记。”元代至元《嘉禾志》:“静安寺在府东北一百里,考证元沪渎也。按寺记,吴大帝赤乌中建,号沪渎重玄寺。《景筠石幢记》中,间号永泰禅院。宋祥符元年改今额。”

清代王韬《瀛壖杂志》:“静安寺建自赤乌,僧寮数众,苦行清修,香火梵呗,昔称极盛。每逢四月八日浴佛大会,士女毕集,施舍无算,春秋传戒之期,远近众观者趾相错也。

景区概况,原在吴淞江北岸,因江潮泛滥,危及寺基,南宋嘉定九年(年)移建芦浦沸井浜畔(现为南京西路)。元、明以后,屡修屡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年)重建。静安区即由静安寺而闻名。年静安寺寺庙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静安寺寺内设有真言宗坛场和真言宗大德持松法师纪念堂,今尚存宋光宗题词的石碑和洪武二年的大钟等文物。每年阴历四月初八,这里都要举行3天的庙会,十分热闹。

了解了那么多历史文化,我们当然也要看看她如今的一些门票、开放时间什么的。门票:50元,香期免费;开放时间:7:30-17:00,香期4:30-17:00开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