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殊院的殊胜,除了“无名”的大雄宝殿,还有融入显宗的唐密
图·文/舒放
在成都,乃至四川省和全国,作为汉地重点佛教寺院的文殊院,很出名,基本资料不用过多介绍。由于地处成都中轴线(这也是成都最早建设和开通的地铁一号线的走向),交通非常便利,加之是四川省和成都市佛教协会所在地,文殊院一直以来香火很旺盛。尤其在每年腊八节寺院布施腊八粥活动,以及大年初一等重要节庆期间,人们历年来形成的的风俗“抢头香”,更使得寺内香客游人摩肩接踵。
以文殊院为中心形成的商业区,叫文殊坊。水井坊、兰桂坊、文殊坊,“坊”透出一种古意,一夜之间回到大长安的感觉。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带动经济,都是好事。地铁站还是以文殊院为站名,该是一份小庆幸。
文殊院,主供文殊菩萨的寺院。不过文殊院非原名,前身是隋朝修建的信相寺。顺治初年全毁,之后重建之寺才以文殊院为寺名。一说是文殊菩萨显圣,在原址废墟闪现的红光中出现了文殊菩萨;一说是主持重修的慈笃禅师在禅定中显现火光瑞相,老百姓觉得神奇,认为禅师是文殊菩萨现世,遂更名为文殊院。可见文殊菩萨和此寺的渊源。
文殊院有佛陀舍利和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均是佛门至宝。玄奘法师和成都渊源极深,在西去取经之前,曾于成都挂单。据传玄奘法师在成都期间遇见一老和尚染恙,便悉心照顾。老和尚痊愈后为答谢照料之情,传给玄奘法师一部很短的佛经。后来玄奘法师到达天竺那难陀寺后,发现主持正是在成都遇见的那位老僧。所传佛经就是现在流传极广的《心经》。
成都大慈寺(位于春熙路太古里)是玄奘法师剃度的寺院。由于这一机缘,南京出土法师的顶骨舍利后,分为三份,其中一份迎请至成都文殊院供奉。
文殊院寺院布局是典型的汉式佛寺建筑风格,呈中轴线对称,山门(天王殿)之后是大雄宝殿,两侧是钟鼓楼。第二进是供奉文殊、观世音和普贤菩萨的三大士殿;第三进是大雄宝殿,第四进殿为说法堂,相传是古信相寺的遗址。第五进是宸经楼,其后是祖堂,供奉历代祖师灵位。
而体现文殊院寺名的文殊阁虽然位于中轴线,但由于是上世纪末新修,要由侧面放生池和花园处绕道,和前五进并有直接通道。文殊阁第三层为万佛殿,主供为四臂文殊。这就是本文涉及的重点之一。
四臂文殊四臂文殊造型,属于佛教密宗。密宗分为唐密、藏密和东密。其中藏密和东密流传至今且兴盛不衰,而唐密(大唐时期传入我国汉地的密宗,故名)原是汉传佛教的密宗部分,在唐朝末年和宋代就已无完整传承,几近失传。但实际上,唐密有相当部分是融入了显宗,主要体现在密宗佛像出现于显宗;最为典型的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另外还有密宗仪轨成为显宗道场仪轨,如水陆法会等,也是这一融入的具体体现。
文殊院四臂文殊佛像,就是属于唐密佛像。同属密宗造型的还有圆通殿三十二臂观世音佛像。和四臂文殊一样,三十二臂观世音佛像每个手臂执不同法器,表示不同法门,这正是密宗佛像造型的特征之一。文殊院内的唐密造型佛像,有力证明了唐密千余年来并非完全消失,而是和显宗结合,这也是汉传佛教不同于其他佛教流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未题写“大雄宝殿”的大雄宝殿文殊院另一个殊胜之处就是寺院核心建筑大雄宝殿悬挂于正中的牌匾,上面并无“大雄宝殿”这一殿名,而是“南无释迦牟尼佛”。众所周知,大雄宝殿是供奉佛陀释迦牟尼的佛殿,大雄是佛陀的尊称之一。这种以“顶礼释迦牟尼佛”替代殿名“大雄宝殿”的命名方式是否是文殊院独一无二,不敢妄下结论,但应该属于少数特例。
文殊院给出的解释是,当香客游人抬头观望,惊诧无“大雄宝殿”殿名之际,随口都会诵念牌匾上的“南无释迦侔尼佛”,这样就等于礼敬佛陀,为自己积累了功德。
不管这种解释是否是真实意图,但其中定有深意。
文殊院作为成都最为知名的佛教寺院,规模不是很大,但由于空林二圣(佛陀舍利和玄奘法师顶骨舍利)以及康熙御笔、玉佛等诸多佛门珍宝而成为圣地。在寺中不时能见到服色不同的外寺僧众,包括为数众多身着绛红色袈裟的藏传佛教僧侣。足见文殊院在佛教界的影响力。
对这一著名寺院,选一个不太寻常的角度来一次探访和谈不上研究的研究,让自己有所收获,开启智慧,就是对文殊师利菩萨最好的礼敬。
#佛教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