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6个民族里面没有匈奴、鲜卑、羯、氐族。这些曾被史书清晰记录的彪悍北方民族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
大同地处塞北边缘,中国史学家们却异口同声地说:“中国是从这里走向了大唐”。众所周知,大唐奠定的强势汉文化一直延续至今,那么这座城市到底凭着什么推动了大唐的昌盛?
大同是“三代京华,两朝重镇”,足矣说明大同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自明朝起,大同修了坚不可摧的城防工事,朱元璋派他第十三子坚守大同,此地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屏全晋而供神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难道不应该为明朝点个赞么?
更神奇的是,作为北方人,我的身体基因里面很可能占据着古老大同人的DNA。如果这里有我的前世和今生,当我踏入这座城市,怎么可能可能没有激情?
夜幕下的钟鼓楼
云岗国际大酒店就在大同城的钟楼旁边,是这个城市的中心部位,附近各种古建景点。从大同饭庄走回酒店,经过鼓楼,远望高耸城门楼子、法华塔......
随着暮色渐沉,古建墙体也亮了起来,整个城市换上多彩霓裳,变得气象万千。夜的华丽赋予老城不同的意义,那些关于大同的往事从记忆深处不断翻滚着,涌上心念之间!
老城曾代表一个时代的灵魂。华夏汉民族和关外诸部落民族对它充满了期待。老城缄默不语,静静记录了北方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过程。同时,这也是游牧民族向更高级的农耕文明靠拢,这一蜕变过程想必十分辛苦!
北魏建国初期,频繁进行大规模的徙民活动,随着建都平城(大同古称)的北魏统一整个北方地区,不计其数的人民从华北、关中及河西等地区来到平城。这些流民里面或许就有你我的祖先。
大同城内大部分古建虽然是明清风格,闪烁的却是年的光辉。从旧到新,从古到今,要把大同的来龙去脉按次序说清,第一幕必是郊外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世
云冈石窟的佛像多得数不清,就像天上的群星。石窟的造像之美,体现了一种精神执着与安慰,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发挥着深入人心神奇的疗愈作用。
中国历史到两晋,社会各阶级又遇到十字路口。一方面,社会极其动荡,道德底线一次次崩溃;另一方面,一种思想从西方随着丝绸之旅传入,到了大同这个地方,找到了合适的土壤。
本地胡人和汉人同时把这种思想看得非常重要,于是决定全力供养。经历几代人,多个皇帝的不断扩展,终于有了这样巨大的规模。
与此同时,北方少数民族,也因信仰共同,选择走向农耕文明之路。加速汉化,势在必行,北方外族以这里为起点,开始了这条艰辛之路。
余秋雨老师在云冈石窟北魏纪念馆写到的“中国从这里走向盛唐”原由于此。
大唐兼容并蓄,自由奔放,北魏是这一现象的开端。从一个没落的文明“大汉“走向了一个新兴的文明“大唐”,大唐就是这样起身草莽。
北岳恒山,边关要塞,古城峰烟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巴车在去往浑源县恒山的路上,心里不断地念叨着这首歌。据说,这首歌来源于南北朝,唱给东魏皇帝高欢,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草原气息。从押韵到意境一气呵成,素直真诚、浅近明快,真切地描述了游牧民族彪悍豪迈的情怀。
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
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自古以来为中国地理重要标志。
恒山因其险峻的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很多名将都在此据守,排兵布阵,所以修了石关隘、城堡、烽火台。然而,和平年代太久,这里逐渐成了道家胜地。
悬空寺,欲上与天神交接
虽然汉末到盛唐这几个世纪中国一直受外来文化影响,但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因此丢失。
悬空寺最初是一座道观,缘起于太武帝和道人寇谦之。与其他北魏皇帝不同,北魏太武帝信奉道教,并拜嵩山道士寇谦之为国师。在位期间耗费巨资修建“静轮天宫”,这所宫殿的设计理念是:“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欲上与天神交接”。这意味着天宫距离地面足够高,因为难度实在太大,直到太武帝、寇谦之离世都没有修成。后来,寇谦之的弟子在京郊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建成了现在的悬空寺。
在文化控的眼里,两晋南北朝是一个出色的开放世界,社会各种学术思想跟着蓬勃发展,佛教、道教一度走到顶峰时代,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这对中国文化的强度和持久性作出了贡献。
善化寺,四万僧人集会之地
我的当地朋友说:“华严寺的规模和地位好比是沃尔玛超市,相比之下,善化寺更像便利店”,然而我觉得,善化寺始建于唐代,更显古朴,从名字意会,很接地气。参拜古寺,应从年代久远的开始。
佛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自从佛教传入这座城,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对佛的供养从未断绝。
善化寺始建于唐代,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朝、金朝、元朝、明朝都有过重修。特别是在元代,曾有四万僧人在此寺集会,做佛事活动。既然能容这么多人,肯定是超级沃尔玛了。
也许是因为笃信佛教的贵族觉得不方便和普通老百姓一起吃斋念佛,于是建了另一座如皇宫气势一般的华严寺。
华严寺,契丹贵族家庙
华严寺的背景要从“三代京华,两朝重镇”这个名头说起。
大同处于华北地台的山西台背斜与阴山隆起的交接部位。为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每年大雁为首的鸟类南迁,会走这个通道,所以有“古雁门地”之称。
大同是“北魏”国都,又是辽、金两朝的陪都。明清两朝,大同为十三重镇之一,是重要边防线。
北魏孝文帝极力推动北方民族汉化,最后带着热爱他的人民去了洛阳,留下空城一座。接着多年后,契丹人来到这个地方,在这里建设陪都。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
清宁八年(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很明显,这是契丹贵族的家庙。辽末因为战争,寺院局部建筑被毁,金天眷三年(年)重修。辽、金两代,平城(今大同)都是当时的别都,该寺受到皇室的重视。后来随着金被蒙古灭亡,遭遇了严重损毁。明朝军队赶走了蒙古人后,重修了华严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古城墙,大明的未来增援计划
明朝最强大时期,在全国范围内修了大量城墙,这是在当时已经出现火器后,最有效的未来增援措施。
“屏全晋而供神京”。大同城墙5体高大,布防严密,建筑史上十分罕见,有“蔚然重镇”“北方锁阴”之称。
从明王朝永乐皇帝开始,施行了“天子守国门”对外策略,国家行政机构从应天府(南京)搬到顺天府(北京)后,大同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明王朝东起鸭绿江、西迄嘉峪关,沿长城边线陆续设置了九个边防重镇。大同是“九边“之一,通往山西和京城的咽喉之地。
朱元璋派他的第十三皇子(代王)在这里镇守,一时间军民同心,形势固若金汤。
然而,大同有坚城利炮,成功抵御了外敌,却短短百年后因失去民心,败絮其中。被内敌外患侵扰,最终难逃破城厄运。
关于明朝人的信仰:
据说,明朝永乐帝曾铸了一口大钟,放在他的皇家寺院里,每天派人去敲钟。皇帝驾崩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让人继续敲,然而到了木匠皇帝这儿,就开始不敲了。从此国运便衰退了。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信仰凝聚人心”。
从永乐帝的年代往前推年,北方鲜卑族在大同建立起了强大的北魏政权,执掌权柄的孝文帝花了大量物力财力,修建云冈石窟,而永乐皇帝推崇佛教,做了和孝文帝极为相似事情,只怪后来人不谙其意!
九龙壁
九龙壁是代王府的一块儿照壁,从其精美能推测代王府的规模近似皇宫。代王和它的豪府早已经灰飞烟灭,九龙壁却成了不朽的大同不朽,化作最后一个汉人政权辉煌时代的终止符……
要我看来,大同的全域旅游的核心是文化大餐,它或许不是那么刺激,到绝对味道醇厚。
在大同登场的历史人物中,次仁君对北魏孝文帝这位活得跟精华的皇帝情有独钟。
孝文帝作为一个典型北方民族皇帝,他带领着自己的族群去汉化,最终让自己的民族融入了汉族,最后在一片刀光剑影中突然死去,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孝文帝执政虽短暂,却在汉化这件事情上促成汉文明和唐文明的链接。
大同最繁荣多彩的时代仍然在北魏,当时的中国广泛吸纳中亚、草原、丝路、印度等地的文化,在艺术风格上多姿多彩。同时,和明朝的军事防御重镇的目的不同,大同作为北魏京城期间是文化最开放的时候。我们电脑里面的“魏碑”字体,以及时代《水经注》《齐民要术》就是这样不朽的著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