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新华区的上京村,
有一座千年古刹——毗卢寺。
这座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的古寺,
以其精美的壁画、古老的木构建筑、佛像彩塑闻名于世。
它安静地居于都市一隅,
见证着千年来的人世沧桑。
毗卢寺
佛光含韵,寻梦释伽
广袤的河北平原,是人文底蕴深厚、物产丰盛之地。从毗卢寺向西数十里,便是巍峨的八百里太行,秦皇古道送来久远的历史回声。中山王朝的遗迹,印证着昔日的鼎盛与辉煌。大唐盛世的余韵,又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着。
古朴厚重,人文悠远,隋唐古风,掩映在林荫深处的毗卢寺,就这样折服了无数前来观赏的游人。毗卢寺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正定县志》记载:“毗卢寺在城西,唐天宝中建。”过去此地“东木掩映,梵苑幽深,日出而烟消,鸟啼而花笑”,是一处绝佳的幽静之所。从寺内石质纪年条案和石碑刻中了解到,毗卢寺建成后,宋、金、元、明、清等朝代都有重修或扩建,形成了从南到北中轴线的建筑格局,为山门、天王殿、伽蓝堂、祖师堂、释迦殿、钟楼、鼓楼、毗卢殿、僧舍等。
东汉年间,佛教东传,随之在民间得到了进一步推广。真定府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古代政治、文化与宗教中心。始建于东魏年间的临济寺,是佛教禅宗临济一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隆兴寺建于隋开皇六年,大悲阁内所供的千手千眼观音像神态自若,比例均匀,衣纹流畅,为中国古代铜铸观音菩萨像精品。古城内还有开元寺等名刹。相较以上几座古寺,毗卢寺建造时间稍晚,寺内现存的两大建筑,为释伽殿与毗卢殿,均为明代重新修葺,却依然保持了唐时雍容大气的风范。
毗卢寺石碑
穿过山门,来到释伽殿前,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殿内面积虽然不大,却布局合理,质朴简洁。中间供奉的释迦牟尼像,为明代彩塑艺术珍品,弟子阿难、伽叶分侍两侧。令人惊奇的是,大肚弥勒佛也袒胸露肚,笑容可掬,端坐在佛祖身前。如此一殿之中,采取这样的佛像排列,似乎并不多见。殿后整面墙体是高大的须弥山,有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罗汉、护法隐于其中。正面端坐着三大士像,中为观世音,两侧是文殊、普贤菩萨。三座彩塑头戴凤冠,身披彩衣,面目慈祥,都是河北现存为数不多的明代彩塑珍品,那斑驳的色调不禁让人多了些沧海桑田的感慨。
释伽殿壁画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局部使用了沥粉贴金的技法,内容是佛本生的故事。画中的太子,是出家前的释迦牟尼。里面最有意思的一幅,为释迦牟尼和孔子交谈的情景,红袍少年是释迦牟尼,蓝袍老者是孔子。两个不同国度的智者,在这个古老的大殿中促膝交谈,一起体悟着生命的博大与精深。
智者交锋,一为出世,一为入世。出世觅佛心,入世担道义,放下是洒脱,提起是勇猛。二者皆是护佑万物、引领生命。两位智者的求索,不都是为了天下芸芸众生?
毗卢寺壁画
毗卢壁画,俱臻妙美
游丝描、兰叶描、铁丝描……古代壁画创作运用的技法,如同银河里灿烂的星光,但在今人的眼里,似乎有点陌生了。毗卢寺壁画中,这些几乎被时光埋没了的神技,又重新焕发了光彩。隐匿于民间的画师们,把生命的精华投注于此,用灵巧的双手绘出各路神仙、三教九流、人间百态。细腻的造型,或神情庄严,或色彩华美,惊艳着每个前来观赏的后人。
毗卢寺壁画
提起毗卢寺壁画,公认艺术成就最高的多汇于毗卢殿内。从半空俯瞰,该殿的建筑结构十分特殊,八只翘起的屋檐,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因而该殿又被称作五花八角殿。举目望去,脊瓦在阳光下透出幽深的色调,两侧古柏郁郁苍苍,似是守护大殿的神兵,屋脊上装饰的仙人走兽,似要腾空远走。一阵风吹来,阳光仿佛在空气中微微颤动,清脆的铜铃发出了寂寞而悠远的声响。
唐代是我国壁画最兴盛的时期,吴道子是当时的杰出画家。河北当地传说,保定曲阳北岳庙里的飞天神、赵县柏林寺大殿壁画上的水,都是出自吴道子的手笔。据专家介绍,毗卢寺壁画是在明朝绘制完成的,却基本承袭了吴门画派的整体风格,被喻为明代水陆画的教科书,它与甘肃敦煌壁画、山西永乐宫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代壁画。
毗卢殿
且看那一尊姿态优雅的摩利支天菩萨,多臂伸展,体态丰隆,袒胸赤足,加上微扭的S型腰肢,显示了唐代少女妩媚多姿的模样。摩利支意为“光明”,所以摩利支天菩萨在藏地又称作“光明天母”。
手持黄幡的引路王菩萨,独立成幅,颔首低眉,宝相庄严,体态优雅,身后布满祥云,观之唐韵十足。四海龙王神情各异,似各怀心事,又似窃窃私语。最接地气的是人间众生像,既有上得庙堂之高的忠臣良将,也有满腹经纶的才子佳人,还有名传千秋的贤妇烈女。风俗画中出场的人物是另一种做派,招徕顾客的货郎,神情专注;身材魁梧的工匠,嘴唇紧闭;盲人卜者持器扛竿,高深莫测。这些人物主次分明,色彩艳丽,跃然于壁上,令人目不暇接。也许正是民间画师们从现实生活得到了灵感,才让这一幅幅千姿百态的画作充满烟火味道。
值得一提的还有北壁的玉皇大帝像,神情凝重,气度不凡。民间传说这是江南才子唐伯虎的作品,当年唐伯虎进京赶考,路过毗卢寺,见此地香火旺盛,心中一喜,便挥毫作画,留下了精美的画像。这虽只是个传说,却又印证了毗卢寺壁画在民间的地位。
壁画《玉皇大帝》
中国画坛自元代始,相继产生了文人画与院画、工匠画的分流,屏风画、壁画与卷轴画的分流,绘画风格、技法及画家身份都有了一个重要转变。像毗卢寺壁画,它那金碧辉煌的色彩,是画师运用重彩勾填的技法,先勾勒线条,再填入矿物质色,配以大量的沥粉贴金,从而形成了极强的立体感和色彩冲击力。这些精美的壁画,人物看似轻描淡写,却暗含波澜壮阔之势,似乎每个人物都在呼吸,虽然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但至今依然绚烂至极。
其实,这些精美壁画所蕴藏的深意,又何止是画作本身?那些描摹的情态,何尝不是吾等之心念?每一个观画人,对着数百年前的古画发出的由衷赞叹,既是对画的迷恋,又是对那些河北大地古往今来的创意者、绘制者、发掘者、保护者们的敬仰,并为他们一颗颗虔诚之心、倾注的毅力所折服,这也许是赏读毗卢寺壁画最高境界之所在吧。
(燕赵都市报撰文/徐东坡原文标题《妙美千年毗卢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