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丨“请不要带孩子去旅行!”让万千父母反思的好文!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ID:renminjiaoyu)
走马观花的旅行,要它何用?
01
以“长见识”的名义绑架了家庭。
经济水平的提高,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渴望,让儿童旅行变成热门。从每个周末的公园游,到五一、十一的国内游,再到寒暑假的境外游学、夏令营,旅行费用,已经继择校费用、兴趣班费用之后,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钱杀手。在“长见识”的背后暗流涌动的是消费层次的较量:你带不带孩子出去玩?你带到哪里去玩?你们住什么酒店?孩子的玩伴都去过哪里?你们买什么礼物回来给老师同学?这一个假期的出行,在孩子的作文里怎么被描述?放假前后,在妈妈们接孩子放学的聚点,在办公室有孩子的父母中午吃饭的时候,在你跟邻居家长碰面的寒暄里,聊得都是“放假你们去哪啊?”这一句话背后,体现的不是你的教育观念,而是你有钱有闲吗?你玩得起吗?不管你是真心想带孩子出去“长见识”,还是比较心做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的经济实力如何,你都被卷入这阵风中,不能不去,也不得明辨。为炫耀而去旅行,不如不要去。02
见到了,不等于长了见识。
城市化生活带来了玩伴匮乏、自然接触匮乏,电子设备和大型游乐场泛滥,为弥补这一缺失,我们选择带孩子出行。可是我们带孩子去香港、去韩国,去马尔代夫,去欧美,现在还推出了最适合带孩子去的十家度假酒店。这些量身定做的高大上旅行,只是把孩子从你家门口商场里的小游乐场,带到了一个更大的游乐场,从一个城市的海洋公园,带到另一个城市的动物园、海洋公园......“见到没见过的”和“长了见识”不能划等号。昂贵的投入,带来的并不是与之相等的见识增长,“孟母三迁”为的是让孩子在“好环境”中得到熏陶,到现代却逐步演变成对“物质繁荣”的嘘唏感叹。在这些更豪华,更现代的环境中,得到的多是享乐与消费,如果我们一味强调旅行,而不去审视什么样的旅行,最后结果就是,大家拿钱给航空公司和旅游公司做贡献。为享乐而去的旅行,不如不要去。也许你会说,我带孩子去的都是户外,不是高级场所,那么下面一段是说给你听的。▲泉州开元寺双塔
03
把人生体验还给孩子。
“在旅途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生活,思考别人为什么活,自己应该怎么去活,旅途所见与内心所遇结合起来,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体验了生命,改变了人生。”这是有些人所谓旅行的意义,这其中更多是想当然的“我认为”和“我以为”。小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不管她到哪,她最想去的还是游乐场玩,那么多名胜古迹她不在乎,不感兴趣,于是大人硬要她看,还硬要她看出点什么,实在可恨可笑。一个孩子,也许乐意对着马路牙子发呆一上午,而不在意是中国的马路牙子还是外国的,这是她发自内心的探索过程。孩子到底能从中看到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看到的,肯定跟大人看到的不一样,所以,所有大人以为的旅行目的,从头到尾都是错的。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当你真正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我为什么存在”的时候,你才对自己和别人要“怎么活着”感兴趣,才有探索的欲望,甚至有人到了成年,不也是浑浑愕愕无目的的活着。为什么把那些,孩子十几岁要跟同龄人结伴而行的地方,在小时候就由你带着他去呢?等到他大了,想要自己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看到你们曾经在各个景点照的照片,你觉得他还有兴趣再去一次吗?这时候,我们带孩子转遍全世界的结果,不是让他对这个世界有新的“认识”,只是他被迫在你的安排下,完成了家长的夙愿。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这样的旅行,是的,儿童不要这样的旅行。这跟你让他去学钢琴,让他考好成绩有什么不同的高级之处吗?行万里路长见识,长了见识以后呢,为了孩子的竞争力更强,然后找个好工作,有一个你认为意义上的好生活,这与孩子的幸福有一毛钱关系吗?当今的教育,就像这发疯的儿童旅行一样,以“为孩子好”的名义不及思索的用一件错事去弥补另一件错事。没有欲望去探索的旅行,不如不要去。▲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04
旅行对孩子的意义,取决旅行对父母的意义。
我们希望孩子读万卷书,也能行万里路。至于他长大以后,是不是闭关狭隘,取决于你对旅行的兴趣和行动。我们带着孩子出去,全是围着孩子转,不停的告诉孩子看,你从中看到了吗?这就跟兴趣班是一样的,一个没有业余爱好的家长,培养不出有艺术情趣的孩子。孩子学的是父母,你先去行万里路,注意,不是为了带孩子出去才行万里路,而是因为你自己对旅行感兴趣。你能做到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被装到笼子,带到野生动物园的经历,笼子外那些悠闲的动物,是如何看我们呢?其实,很多旅行无处不在牢笼之中,我们经常自欺欺人的为旅行而旅行,你真的从中体会到了你讲的那些意义吗?对旅行没有热爱的父母,不如不要带孩子去。▲福建龙岩汀州古城
05
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不在酒店和景点里。
不管走到哪,我们住的是标准化的酒店,看得是大门票套着小门票的景点,甚至吃喝,都是在各地都有的连锁快餐店里解决。难道在名胜古迹照了相,就算是旅行吗?等我们离开的那一刻,我们于这个新的城市,这个城市的生活,还是一片陌生,或者说是根本没有过融入和接触。简单的参观游览,拿回来的一堆照片,那不是真正的旅行。你一定要在某个地方居住一段时间,才能体会当地人的生活和风土人情。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除了身体的疲惫和人云亦云的感受,哪里会有对生活、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如果你能在假期跟某个家庭互换,让孩子坐上当地的公交车,去当地的集市,你有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去村里那条小河趟水,让她坐在门口的老树下打盹,让她交到几个当地的小朋友......这段经历给她带来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她经历的,都不是人为制造的,都是不卖票的真实生活。走马观花的旅行,要它何用?06
那怎么办?
以上旅行,我坚决提倡儿童不要去,那是不是就不要带孩子出去了?天天在家观察马路牙子?当你明白旅行与否可以不畏压力,不为炫耀;当你明白享乐主义盛行之下的变味旅行;当你不去给孩子安排不适合他的旅行,剥夺他的体验;当你能首先重拾自己对旅行的热爱;当你真正找到观察生活之源头。你就知道怎么去做了。当她很小,渴望在草地上打滚,抓虫子,渴望跟小朋友玩过家家的时候,我不会只为满足自己,痴迷于带着她长途劳顿;当他长到足够大一点,允许他自由安排自己和小伙伴的假期,一起去经历这个世界;当她读过《望天门山》之后,对我说“我也想去天门山看看的时候”,我会带她去;当我在坚持户外活动,她开始感兴趣的时候,我会让她跟着去;当我有机缘,真的在给她设计生活经历的时候。是的,这才是起点。不是只有坐飞机出门才叫旅行,没有思考与欲望在先,不会有所谓的新发现,没有榜样,再多的安排都是徒劳。“儿童要旅行”已经被妖魔化,又被一些大V强调之后,更是浩浩荡大势所趋。让你们久等了,历时两年半,这本荟萃作者多年散文创作精品的散文集终于出版了。
本书是“莆田市文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
分三个专辑:
①乡路引我回家
②聪明是一种能自己开放的花
③春天里种植自己。
收入作家的散文名篇八十一篇,共页。
其中多篇文章被编为中高考现代文阅读题。
人类总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在寻找精神家园。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曾说,在这寻找过程中,文学和哲学诞生了。这是一部写乡愁的著作,已经超越乡村生活,上升为一种精神的归宿。
在这部书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种久违的诗意和滚烫的情感流淌于字里行间。作者津津乐道的乡愁,是最接地气的乡愁,也是与生命体验和固有的诗意离得最近的乡愁。
本书收录的很多作品是名篇,被编为中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包括模拟题):
第一篇《锄柄上的眼睛》,《读者》杂志转载,常州中考文。
第二篇《阳光的疤痕》,收录《年中国精短美文一百篇》,佛山中考文。
第三篇《流浪的扁担》,《读者》转载,高三市考现代文阅读题。
……
最后一篇《春天里种植自己》,《读者》《小说选刊》转载,普洱市中考现代文阅读题。
作家简介:
王清铭,笔名应鸣、纪鸣、谷雨等。全国中高考语文热点作家,年获得“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年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省中学语文应永恒名师工作室成员。已出版个人散文集《乡路引我回家》《半瓶阳光》等四部。作品入选《大学语文》等大中专教材、香港语文课本、马来西亚华文课本和中小学语文教材等。近一百篇散文被编为中考、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包括模拟题)。
创办“应鸣阅读与写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