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与李叔同的师生故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送别》。一代宗师李叔同是民国时期的神话,现在的个北大校长也不及大师的万分之一。李叔同出家后,虽很少或不再对弟子耳提面命了,但他的一些举止行为却依旧让学生丰子恺从中受教获益。
一次丰子恺寄一卷宣纸给弘一法师(李叔同法号),请他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写信问丰子恺,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又一次,他寄给弘一法师的信邮票多贴了一些,他就把多的几分寄还给丰子恺。后来丰子恺寄纸或邮票,就预先声明:多余的就奉送给老师。
丰子恺曾请老师去家中便饭,请他在藤椅上就坐,弘一法师总是先摇一摇藤椅,然后再坐。每次都如此。丰子恺不解问老师何以如此。弘一法师答:“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以上几件生活琐事貌似寻常,却让丰子恺心灵受到极大震动,他意识到在做人认真方面,自己和老师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无论做人绘画,自己不能存丝毫的懈怠之心。
年11月,丰子恺结束了在台湾的画展和讲学,特意去泉州凭吊老师的圆寂之处——开元寺温陵养老院。在老师的故居和他手植的杨柳前,徘徊良久,不愿离去。最后绘画一幅,题词曰:“今日我来师已去,摩挲杨柳立多时。”丰子恺对老师的追慕与怀念,浓缩在这两句题词中。寥寥数语,胜过千言。
一声“老师”,就是最重的承诺,从此以后学生和老师之间就有了永恒的连接。
如今大师不再有,满眼尽是荒凉贫瘠之地。
“我最怕看见年轻人自卑,可是我们的教育就是让你越来越自卑。”——陈丹青(清华教授)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教育就用“分数”把孩子分为了“三六九等”,“快班”“慢班”“重点”“非重点”……
不对,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
每个孩子都像种子一样有无限的可能,只要生长在合适的土壤之上。
而学习应当是一个努力并且快乐的过程
勇气从你举手而我为你鼓掌时开始
当林老师告诉了你们这句:
于是你们发芽、成长、收获!
林老师那日不禁为你们写下一首诗:
《我送孩子一轮明月》(写给孩子们的诗)作者:林进文我送孩子一轮明月薄如轻纱以便她拾取化为霓裳我送孩子一轮明月圆而光芒愿能照亮她的心房我送孩子一轮明月甜蜜暖和住进她童年的梦乡我将一轮最美的明月化做时光的羽毛一片一片送给孩子——.9.26
还有……
有着发现的眼睛和心灵,都将有可能是下一个作家。
当课堂变得有趣、有温情,一切都将是美好的!
──────────────────────────────────────────────────
年丰趣作文春季班排课情况
报名方式:
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