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正定承载着无数的情感和记忆,很多人知道开元寺这个名字是因为梁思成所著的《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曾经对这座古城有着无数的痴迷和眷恋,而开元寺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多次研究科考过的地方。
在年6月22日,正定城内府前街的一处工地上,出土了一巨大赑屃残碑基座,它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吨。,如此巨大的碑座甚至世界罕见,根据出土的碑座专家推测,这是后唐的遗物,距今约余年,这个巨大的赑屃残碑基座也是研究我国后唐至五代时期历史的重大发现,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这个巨大的赑屃也堪称天下第一。
在赑屃旁边还有几块五代时期的残碑。
这个被砸毁的残碑被称为“中国第一巨碑”,碑中清晰的字迹,仿佛昨日刻上的一般,据说这个石碑在刻立不久就被砸毁掩深埋于地下,如此形制的石碑甚至超过了历代帝王将相的神道碑和纪功碑。
开元寺的建筑形式是显著的唐代风格,与其他寺院的不同的是,开元寺的布局并非采用的对称布局,而是塔和钟楼并列而立,这也反映了佛教寺院建筑从早期以塔为中心向晚期以殿为中心的过渡情况。
对于开元寺塔,梁思成先生曾说过:“就形制讲来,是正定四塔中之最古者。而实在的年纪怕是四塔中之最稚者。”梁思成先生的预见后来果然得到了证实,在年开元寺须弥塔维修时,发现塔刹表面还铸有百余字铭文:“直隶真定府开元寺旧有宝塔一座,自大唐贞观拾年肆月初捌日建立,迄清朝壹千叁百余年,于顺治拾捌年柒月贰拾贰辰时倒。坐有僧大造化名自成等同化重建。从康熙元年修,至康熙四年秋月大功完造。……”此塔的重建,从康熙元年到康熙四年,历时三年以上,这么长的时间足以建一座新塔了,足以说明此塔的主体为清代所建。
开元寺中的一些古石狮子。开元寺到了清朝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重修开元寺碑记。此塔名为开元寺塔,说明其前身是一座唐塔。或许是在原塔倒塌后尚留有一、二级塔身,才使得清代所建之塔有了参照,依旧唐风浓郁。
须弥塔是正定古城“四塔”之一,样子很像西安的小雁塔,是我国建筑宝库的珍贵遗产。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图为著名的两座唐塔,左为楼阁式的西安大雁塔,右为密檐式的西安小雁塔。
开元寺须弥塔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是清康熙初年之物。
须弥塔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在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
开元寺钟楼是一座两层楼阁的半座唐构,所谓半座唐构是指钟楼的下层为唐代原物,上层为后世所造。其实正定开元寺钟楼在维修之前远不止半座唐构。在年四月,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冒着兵荒马乱的危险,考察了正定的古建筑,他称钟楼是他此行的意外收获。可惜这座钟楼现在已经不让进入了。
上图为林徽因先生早年考察开元寺钟楼时所拍,照片中可见先生脚下那硕大的斗拱。这硕大的斗拱位于钟楼的二层,极有可能就是唐代的原构。可惜这珍贵的斗拱并没有被认为是唐代的原构,在钟楼二层恢复唐代原貌的维修改造中反而被拆除了。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并参与了新中国国徽等一系列重要设计。在她病重中曾绝望地追问:“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的的玻璃橱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同时却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拆得片瓦不留呢?”在抑郁的情绪中,林徽因开始拒绝吃药。年4月,她因肺病去世,年仅51岁。
在院墙外拍的古塔与钟楼,这样的剪影也更引发了人们对开元寺往事及古人的思古之幽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