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发展 >> 正文 >> 正文

广东潮州这条平凡街道,却藏四座国保级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4/8/10

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美食的驻足点。

广东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多年历史。潮州在东晋时设郡,在隋朝撤郡设州,始称潮州。潮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是潮文化的发祥地。潮州古城,是潮州历代县、郡、州、路、府的治所,是天下潮州人的精神家园。经历千年,如今的潮州古城依然是潮州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旅游景区。

前面,珊珊三丫头已带大家参观了潮州古城“十大巷”中的“郑厝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前面的文章《广东潮州“最易忽略”国家级文物之一,藏于小巷中,很多游客不知》。十大巷是指潮州古城城南的猷、灶、义井、兴宁、甲第,家伙、石牌、辜厝、郑厝、庵共十条巷子,它们在古时候是属于仁贤坊,古时的潮州有“东财西丁,北贵南富”之说,这十条老街小巷属于古城的“南富区“。十条巷子由开元寺往南依次排开,互平行,东通太平路、西达下西平路、巷长皆约为三百米,云集了众多潮州先贤的故居。可能是因为多,以至于里面许多的古建筑古民居都被忽略,许多游客都不知道。今天,珊珊三丫头带大家一起走进十大巷中的另一条巷子:辜厝巷。

辜厝巷的名字,是因为“辜朝荐的故居”而得名,辜朝荐是明代潮州后八贤之一,海阳大寨人(今广东潮州金石辜厝村),曾任山东道御史、户科给事中等职。辜朝荐因督饷有功,受到明朝崇祯皇帝赐御宴七次。后清兵入关、崇祯帝自缢后,他回到了故里。不久,他奔赴金门岛支持郑成功抗清,并力撑郑成功驱逐台湾荷兰殖民者。郑成功在世期间,辜朝荐长期逗留南澳和金门,直接参与闽南、粤东沿海的抗清活动,郑成功逝世后,他渡海到了台湾,于清康熙七年(公元年)在台湾彰化病故,终年七十岁。据说现在在辜厝巷内还有少量的辜氏后人在居住,只是珊珊三丫头这次没有寻获,颇为遗憾!

辜厝巷位于潮州太平路南段,长约余米,宽约5米,珊珊三丫头刚走进这条巷子时,看到巷口地面刻着大大的“辜厝巷”三个字,进入巷子,最初的感觉就像走进潮州其他平凡的巷子一样。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条普通平凡的巷子,却大有来头,二百多米的巷子竟有四处挂牌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心中不禁感叹:这样的巷子也太低调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四座“国保”级的古民居,分别是:

第一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居:太平路辜厝巷10号的“红栏杆”。

红栏杆在太平路辜厝巷10号,这座建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的主人名叫陈学宽,原来是潮安县彩塘镇金砂乡人,贡生出身,曾捐助修理河南堤防,授四川夔州(今奉节县)通判,晋授奉政大夫。相传因大门外原设置有红色栏杆门,所以在民间被俗称红栏杆。

当珊珊三丫头来到辜厝巷10号时,却没有看到大门外有红色的栏杆门,只是墙上有一块标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此时建筑的大门是开着的,可以进入内部参观。“红栏杆”里面还有居民在居住,厅堂正中悬挂着“存耕堂”的牌匾,后厅则设有神翕,大约3米宽,上方也有牌匾,写着“赐锦堂”字样。

建筑坐北朝南,宽43.7米,进深44.35米,占地面积平方米。门庭开阔,门楼间有一道石门,依希能见到室内梁架上的木雕简朴而考究,中槽都是“三载五木瓜十八花胚”样式,屋檐交接极为精细紧密,还能隐约感受到木雕装饰精美丰富。里面虽然有一些被维修及重新搭建筑的痕迹,但整体仍保留着清代初期的建筑风格。

第二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居:太平路辜厝巷7号的“德里旧家”。

德里旧家,建于年,坐南朝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面宽24米,进深30.85米,占地面积平方米,是潮州传统的四厅相向布局,大木构架形式为童柱抬梁、瓜柱抬梁、夔龙方曲相结合。建筑内的各种地方工艺的建筑装饰丰富精美。

当珊珊三丫头来到此处时,德里旧家的大门紧闭,无法进内参观,只是见到房内的草已长出墙外,刚好到了那个挂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

第三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居:太平路辜厝巷22号的“辜厝巷王宅”。

辜厝巷王宅建于清后期,整座建筑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为三进一后包带西庭园及西侧书斋,占地面积平方米。该宅二进为童柱抬梁构架,三进为分心柱月梁构架,木雕装饰丰富精美。

当珊珊三丫头来到这里,门口加上了铁的栏杆门,紧锁着,无法进内参观。只见到门牌号旁,还有一个“光荣之家”的牌子。另一边也是挂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

第四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居:太平路辜厝巷1号的“辜厝巷林宅”。

辜厝巷林宅建于明朝,是明万历户部左侍郎赠尚书林熙春后人的宅第。珊珊三丫头曾试图寻找“辜厝巷林宅”那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可能是新近才列为“国保”的潮州古民居建筑群中的一座,所以还没有见到挂牌。

整座建筑坐西南朝东北,面积多平方米。建筑总体布局为四进带二从厝,青砖墙体,硬山顶红瓦屋面。当珊珊三丫头走到巷首时,看到这里已成为一间潮州的特色小吃店,大大的招牌在售卖蚝烙、炸豆干……等,一边是厨房,一边就是吃东西的地方。但整个建筑显得比较破旧,可见年代的久远。

林宅的建造者林熙春,是海阳龙溪人,是明万历年间登进士,在地方任职颇有作为,入朝为官后,经常直言劝谏,激怒皇帝被降职,从此长年称病在家。直至明熹宗即位,68岁的他才重新赴任,官至太常寺卿、大理寺卿,虽已年迈,仍屡屡上书言事,还曾被封为户部左侍郎。回到家乡的林熙春已经72岁高龄,但即使是年事已高,他依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