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3月的一份《导游词》中有这样一段介绍:“开元寺位于古城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约在明朝初期,开元寺由扬州城内迁址江都大桥,清顺治年间又迁到现址。(笔者注:大桥镇西之三丰村)”
这一段介绍与史实并不完全相符。
康熙《江都县志》卷七载:“开元寺,在城东五十里。”
雍正《江都县志》卷十一载:“开元寺,在府城东五十里,唐时建。国朝顺治十八年迁寺于傅李桥。”而该志卷七又载:“大桥镇,在城东五十里。”这就是说:唐时建的开元寺是在府城东五十里的大桥镇境内,后于顺治十八年迁往傅李桥。
乾隆《江都县志》卷十八亦载:“开元寺,在县城东五十里,唐时建。国朝顺治十八年迁于傅李桥。”
民国《江都县续志》卷十二又载:“开元寺,在县东五十里大桥镇,唐时建。刘长卿,卢纶,罗隐皆有扬州开元寺诗载旧志。顺治十八年迁于傅李桥,其地去镇西南里许。”而该志卷十二还有这样的记述:“法源寺,在县东五十里大桥镇,明时建。相传即唐开元寺旧址。”这就更为明确地记载了唐时所建开元寺,在县东五十里之大桥镇,相传法源寺即为其旧址,顺治十八年迁往镇西南里许之傅李桥。
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廿八亦云:“开元寺,旧志云县东五十里,唐时建。后迁于傅李桥。”
从贯穿整个清代的几部县志及府志的记载,至少可以说明:位于大桥镇的开元寺,为唐时所建,后于顺治十八年迁往傅李桥,从无从扬州城迁来之说。
关于扬州开元寺,前扬州市副市长桑光裕主编的《扬州历史文化丛书》之《禅院寻踪扬州名寺》一书中的“历史名寺”中记载道:“开元寺,是唐代寺庙,位于罗城内参佐桥之北(今江苏捷康公司址)……到鉴真逝世时,开元寺仍是扬州大刹,约到南宋末年,扬州开元寺毁于兵火。”
《江苏寺庙名录》中关于“扬州市江都区开元寺”的介绍是:
“开元寺坐落于扬州江都大桥镇。因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故得名。寺名由大书法家李邕题写。寺由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南楼等组成,高大宏伟,凝重端庄。大诗人刘长卿,卢纶,罗隐等曾登临赋诗抒怀:‘过雨开楼看晚虹,白云相逐水相通’(卢纶),‘空堂来霜气,永夜清明灯’(刘长卿),‘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罗隐)。这些绝妙诗句,勾勒出长江岸边古寺的优美景色。开元寺于清顺治十八年迁移至镇西三丰村,寺貌依旧。年寺废圯。年开始重建。”(朱毓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