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的管城区,有一条小路:塔湾路,与商城路交叉。
塔湾路的路东是郑州城隍庙,路的西南就医院。是郑州老城的核心地带,我每每路过这里都打个问号?此处无塔无水,为什么叫塔湾路?
上网搜一下,才惊奇地知道,原来这里不仅有寺有塔,并且寺是唐初所建开元寺,塔也是北宋所建的开元寺舍利塔。
舍利塔,是存放佛祖或后世高僧舍利子的塔,也可能是存放经书的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载体之一,礼拜舍利宝塔是人们表达对诸佛皈依和感恩的方式。
郑州开元寺建造于唐玄宗年间。舍利塔建造于何时,一直有争议:明嘉靖《郑州志》说:“开元寺,在州治东,唐玄宗开元年(公元年)创造。国朝永乐18年(公元年)僧明福重建”。《郑县志·古迹》记载:“舍利塔,在开元寺,高十余丈,唐时建”。似乎舍利塔也建造于唐代。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塔基被挖掘清理,依据出土石棺上“大宋开宝九年”的纪年,以及棺座上的题刻,开元寺塔应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年),离现在多年了。
建国前郑州有著名八景:古塔晴云、凤台荷香、圃田春草、汴河新柳、龙岗雪霁、梅峰远眺、卦台仙境、海寺晨钟。以舍利塔为主题的“古塔晴云”是八景之首。开元寺塔在宋代就是旅游胜地,宋真宗曾专门来到这里欣赏。民间曾流传歌谣:“郑州像只船,塔儿像桅杆,铁锚放大堂,县城不摇晃”,说明郑州地形西高东低,像一只大船停泊在岸边,高高的开元寺塔就是只船的桅杆。
北宋时期,国都在开封,而皇帝的陵墓在巩义。开封到巩义有多公里,郑州正巧在开封与巩义之间,应该是皇室成员和大臣们祭拜祖先的必经之地和落脚休息之地。当时的郑州应该也是很繁华和热闹的,要不也不会建起这么宏伟的高塔。
上两张图是郑县志上的开元寺和开元寺塔的平面图,可以看出古塔比当时的城墙还要高出很多。
还有记载:舍利塔高52.7米,为八角十三级楼阁式建筑,后失塔尖降为十一级,砖木结构,底层外径18米,内径8米,壁厚5米,5米厚的墙,建造时得多用心,塔得多夯实,是用重约10公斤、长0.40米、宽0.20米、厚0.10米的特大古砖砌成。塔内有棚板、木梯,可盘旋上至“藏经楼”。三层以上各层八面轩窗,白天可瞰四周风景,夤[yín]夜则灯火远耀,十里可见。清代知州张钺有诗:
擎天一柱映斜日,
高造浮屠上入云。
伊孰当年藏舍利,
烟岚雨后色平分。
数字是冰冷的,通过数字我们能想象一下开元寺塔当年的高大伟岸身躯:她比登封的世界文化遗产嵩岳寺塔(41米高)还高11.7米,有现在的17层楼高,底层外径18米,半径就是9米,面积就是平方米,在当时人口只有5万,城区不大的老郑县,她绝对是最高,最伟岸的建筑,能与天上的彩云握手。她诞生千年来,一直无可争议地是郑州的地标式建筑——郑州第一塔。
传说嫦娥有一次遨游天空,忽听“嘶”的一声,不知什么东西扯坏了裙子,回头仔细一看,原来是开元寺的塔尖!嫦娥一怒,将塔尖打到黄河北岸。其实开元寺塔损毁的悲剧,远没有这般浪漫,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清咸丰元年(年)太平军进攻郑州,与清兵在此激战,后退至塔内坚守,清兵数日不克,放火烧塔,使塔内设施毁于一旦。
清同治年间重建。让人扼腕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舍利塔又遭磨难,年春,日军再次进犯郑州,塔被日军飞机炸塌,在塔内躲避战火的30多位民众也同时罹(lí)难,酿成震惊中原大地的惨剧。从此,开元寺塔变成一片废墟。这么说来,开元寺塔不仅是珍贵的古建筑,同时也是抗战时期的一处日军屠杀我同胞遗址,记录了当年日军侵华的罪行!
我开始上心地寻找开元寺塔的遗址。终于在现医院找到了相关的信息,医院的一个宣传医院的:
莲花基座上崛起的现医院。我把图片的文字抄录下来:
医院院址即郑州开元寺遗址,该寺创建于唐开元年间,门前有宋开宝九年(年)建的舍利砖塔一座,高十三级,三十余米(有资料称52.7米),四周风景幽雅,古柏参天,晴日遥望蓝天,浮云掠塔而过,历史上素有“古塔晴云”之称,是郑州著名的八景之一。附近一带也因塔名而称为“塔湾”。寺内建筑大雄宝殿及舍利塔均在抗日战争期间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中,仅存古塔基础。年,我院建门诊楼时,结合工程文物工作者对该寺进行了一次清理发掘,出土有经幢、武士、力士、塔基等石刻文物,所有雕刻人物故事生动逼真,并施以彩饰,更加栩栩如生,是一批珍贵的石刻文物。
这些就是开元寺地宫出土的文物,现在藏于郑州博物馆,它们再也回不到曾经呆了千年的地方。出土的文物都如此珍贵,可还有地基和地宫的古塔遗址,却被当时的人们、甚至文物工作者无视,毁了个干干净净。
我们都知道,古塔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为信仰而建,所以常常是屡毁屡建。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寄托和象征。而郑州却在年,把古塔彻底毁了,还在古医院,把已经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经幢移走,还美其名曰:莲花医院。
有一天,我在新浪微博上浏览,看到一条微博:梁思成建筑画,真心很美阿!其中博主放了九张照片,有一张我一眼看出像郑州的开元寺塔,再细看,有梁先生的提字:河南郑县开元寺塔,这塔,梁先生年来看时,一定很喜欢才会把它画出来。
梁先生当时看着这失去塔尖的宝塔的心情可能是复杂的:
临走真是不放心,
生怕一别即永诀。
梁先生一语成谶(chèn),7年后,宝塔惨遭日军飞机轰炸,成了半截塔,37年后,郑州人自己把宝塔连根毁了。
对不起,郑州人辜负了梁先生,古塔,彻底没了。
接着我又搜到一张照片,下部有介绍:上世纪十年代法国出版的明信片。这塔不仅身为建筑家的梁先生喜欢,其名气早在年前就传到法国了。
网上还有一张照片,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人常盘大定、关野贞拍摄,后收录在他们年出版《支那佛教史迹》一书中,这本书以后又以《支那文化史迹》为名再版,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文献。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开元寺塔和它旁边的经幢。这个经幢的来头也了得。
这个经幢名为“尊胜陀罗尼经幢”,俗称“尊胜幢”,其上有刻辞云:“此尊胜幢,本在市曹院内,去年废毁之时,随即召集众人移于寺中建立,至天成三年(年)岁次戊午五月乙巳朔十八日重修建讫。”此段文字透露出两点信息,其一,该经幢最初本非开元寺原物,乃是五代后唐天成三年因故移入开元寺的;其二,在此之前的某个时候,原来供奉此经幢的郑州市曹院遭到废毁,具体原因不详。
开元寺还有一处经幢,它是道教的经幢。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因刻有道教经典而得名。唐会昌六年(年)正月十五日刻立。该幢初立何处不详,后立郑州开元寺。青灰石质,八棱柱状。底座及顶盖已失,高1.6米,面宽22.5厘米。从第一面至第七面,上部分别刻“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等字。经文楷书,字体大都清晰可辨,太原王维度刻字,第八面刻立日期。佛教石刻经典始于北魏,而道教石刻经典则始自唐代,故此幢相当珍贵。
我查了一下郑州市文物名录:郑州开元寺尊胜经幢(含八棱经幢)(唐代)年6月20日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我们对遗址的珍贵认识不够,所以开元寺及开元寺塔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不过这两个经幢既然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那就应该有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从图而看,开元寺塔应该就在保护范围内,可这一切没有成为它们的护身符、保护伞。医院,我们生生地毁了珍贵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让郑州老八景之首古塔睛云成为绝唱。这两个经幢拆除开元寺塔基和地宫时也一并被拆除,原本的不可移动文物只好屈身到郑州市博物馆。年的省保,如果还在,现在一定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古塔是信仰的载体,信仰在,古塔在;而当我们不再有信仰时,古塔就真的消失了。现在,我去一个地方,总是上网搜一下当地的文物,很多县市都有古塔,有时间,我一定会去看,来膜拜一下古塔,郑州原来也有古塔,还是宋朝所建,可惜无知的我们把它毁了。
文物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是不可复制,一旦被毁就永远失去了。如今古塔的原址复建已不可能,郑州永远丧失了一处珍贵的代表其厚重历史的标志地。今天的郑州也就成了一座没有古塔的城市。开元寺塔立在郑州年,却在40多年前彻底毁了,不能不说是现代郑州的一大损失。这不是用无知两个字能解释的,这是对文物的犯罪!
郑州,从来不只是什么火车拉出来的城市,它有悠久的历史,非常遗憾,建国后,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文物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所以每每走在郑州街头,你会觉得郑州缺少点什么,想想缺得就是历史的厚重感。
历史的拷问永远不会让错误过去。虽然开元寺塔彻底被毁已经40多年,但开元寺塔在老郑州人心中的地位永远不会消失。我写这篇文章也是表达对古塔的怀念。我永远不会原谅当年炸毁开元寺塔的侵华日军,也不会原谅当年参与拆毁开元寺塔地宫的人们!不论你们有什么苦衷!就是你们,彻底毁了郑州的一处珍贵的文化遗存。
前不久我听到一个消息,开元寺和开元寺塔要复建了,我心想,医院建寺庙?仔细一看报道,我想多了,是建在另一个地方,我听说过异地迁建,也听说过原址复建,而开元寺却是异地复建,40年前拆得一块老砖都没有留下来的开元寺塔,某些人有什么底气、有什么资格说复建?并且还是以发展旅游的名义?当年的开元寺和开元寺塔一定是因为信仰而建,而现在却以发展旅游的名义建寺修塔,说到底,还不是想以开元寺的名气圈钱?没有信仰的寺庙犹如没有灵魂的躯体,再建的金碧辉煌,也只是个仿古建造的旅游景点,和唐宋的开元寺及开元寺塔又有什么关系?曾经有人对这种做法有一个评价:一蠢再蠢!
(本文照片来自网络,在此谢过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