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定州为唐侯故城、中山古都,至今保留着大量的古代建筑实物,其中两座古代建筑举世闻名,一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塔”的定州塔,它始建于宋真宗年间,历经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耸立在河北大地上;二是清代贡院,作为与科举制度相关的建筑群落,定州贡院是中国北方唯一保存完好选拔秀才与贡生的考场。两处古建筑各具特色,定州塔雄健浑厚,气势不凡;贡院大殿飞檐高翘,结构精巧,两者均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品。
先有开元寺,后有定州塔
定州塔正式名字为“开元寺塔”,是定州开元寺的附属性建筑。开元寺的前身叫七帝寺,建于北魏太和年间,隋朝开皇十六年改名为正解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改名开元寺。后寺毁,宋时重建。
而今古开元寺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作为寺中的最高建筑,开元寺塔却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塔这种建筑形式,是古印度埋葬佛祖释迦牟尼舍利而产生的佛教建筑,名叫桑奇窣堵波。佛教东传后,这种建筑开始在中国广泛扩散,并与本土建筑风格相结合,形成了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艺术。
定州的开元寺塔始建于宋真宗年间,僧人会能奉旨到天竺取经,得到了佛教中传说的舍利子,咸平四年(),宋真宗下诏,钦命在定州开元寺内建塔存放舍利,一说建塔耗时55年;另一说据《定县志》记载,该塔始建的年份不存疑问,但建造时间应为22年。
定州塔又叫“料敌塔”
定州塔共11层,塔下的台基高大雄伟,塔身每层向上高与宽均逐层收缩、递减,高度84米,相当于今天的二十多层大楼。这在千年之前,绝对是“摩天大楼”的级别。
定州塔俗称“料敌塔”,与其军事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北宋时期,辽国地处北地,对宋朝的江山虎视眈眈,双方在定州对峙,因此定州的地理位置显得非常重要,史料说:“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军,惟定州最重。”定州“实为天下要冲之最”。由于定州处在北宋的边防要地,与辽相接,两国在这里经常发生战事,宋王朝为了防御它,常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命名为“料敌塔”,也有称作“瞭敌塔”。
塔身的高度优势,使定州塔不仅在军事上方便观察,也让它成为当地一景,名列“定州八景”之首。历年来,这里是民众朝拜、游览的胜地。登塔远眺,适逢晴空万里,远方景色一望并收,河北平原阡陌纵横,太行峰峦蜿蜒起伏,西北嘉山历历在目,南方大沙河波光粼粼,风吹衣袂,猎猎雄风足以令观者心旷神怡。明代知州袁瑄作诗感怀:“郡城南面梵王宫,突兀浮图倚半空。滱水无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顶安珠树迎朝旭,檐奏金铃听晚风。每上穹然绝顶处,固凝身到碧空中。”巡按陕西御史龚樊贤留有佳句:“缓步浮屠百丈中,荡怀柳絮杏花风。身从十二楼边过,目尽三千世界空。”清代的王登联,也著有《定州塔》传世,诗云:“塔势陵太清,荒烟入望平。诸天依净业,一磬散秋声。游客无今古,高松见性情。谁能亿劫外,独证法王城。”该诗赞颂了定州塔高耸入云、独证佛法的气势与功德。
而今,无论从京广铁路乘坐火车、还是从京石高速乘坐汽车,每次路过定州时,都能远远望见定州塔高耸入云的身姿。
建筑史上当之无愧的精品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作为宋辽金砖塔的代表,定州塔的建筑水平超越了前朝,成为中国建筑史上当之无愧的精品之作。
定州塔的塔身设计呈八角形,一改过去习惯使用的方形结构,从而减弱了各方风吹的压力,提升了塔身的坚固;把原来习惯使用的空筒结构改为带塔心柱结构或套筒结构,增强了塔体结构的整体性;改变了塔梯形式,设置塔心柱与回廊折返式踏道,让整座建筑受力更加均匀。定州塔采用砖木结构,方砖规格有十几种之多,为了增强拉力,在砖石之中筑松柏木质材料,而且用料繁多,当地流传着“砍尽嘉山木,建成定州塔”的说法。
该塔在砖木塔中有世界高度第一之称,其整体造型、雕刻艺术、佛龛装饰也独具一格。梁思成说它:“各层檐均为叠涩挑出,断面微凹。全塔轮廓,微有卷杀,外观至为匀妥秀丽。”远观宝塔,层层楼阁高耸入云,底层向上,由大到小逐渐内收。塔身丰满不失灵秀,高大但不笨重。塔内外的砖雕门楣、券顶的图案雕琢精细,砖雕、假窗精工细作、花纹各异,“其平棊雕文,至为精美”,显示出匠人们精湛的制作技艺。塔身佛龛分为五层,一到四层分别代表水、地、火、气,佛教中称为“四大和合”,第五层为螺旋结构,代表“生命之精华”。塔内还存有历代文人题写的诗词,给定州塔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清光绪十年(),定州塔的东北面部分塌落。从年开始,国家文物部门投入了巨资进行维修,修复工程于年底竣工。修复后的定州塔稳稳坐落在大地上,挺拔而秀美,平实而含蓄。远观此塔,高耸入云,心游物外,身心随之融于自然之中。
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曾几次对定州塔进行考察,欣然题写了“中华第一塔”。
风格独树一帜的清代贡院
在定州,还有一座古代建筑不得不提,那就是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定州贡院。
中国封建帝制能够在几千年保持平稳的延续,实行科举制度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国完整保存下来的贡院并不多见,著名的有江南贡院、北京贡院、四川阆中贡院等,河北定州贡院是清代定州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
定州贡院坐落在定州市东大街草场胡同,清《直隶定州志》载,乾隆三年(1),定州牧王大年建定州贡院,主要是汇集当地的文武生应试。目前,定州贡院保存完好的有照壁、大门、二门、魁阁舍号、大堂二堂、后楼等。
贡院大门为硬山式门楼结构,庄严肃穆,两侧设立双狮护佑,形制简朴。院内的魁星舍号为贡院的核心建筑,是古时学子考试的场所。大院内有两棵高大的古槐,枝干遒劲,据传是乾隆皇帝亲手所植。整座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九间,大殿正面重檐叠起,各有四角向外延伸,翘起的檐角恰如数只飞鸿振翅,灵秀不失稳重,象征着学子功成名就、飞黄腾达。正中高挂“笔参造化”的横匾,匾下设魁星造像,只见他身躯挺直,表情严肃,像一位正在公平监考的考官。神像左手托斗,寓意衡量学子们的才能;右手紧抓毛笔,似乎正想点中状元。
号舍内宽敞明亮,可容上百人同时考试。后面的二堂,是考生交卷与考官封卷的地方。后院还有揽胜楼,可供官员住宿,也是考官观看武生考试的地方。
定州贡院有文武两科考场,在清代共中得文武举人人,如清末民初的王瑚,曾任江苏省、山东省省长,追随冯玉祥参加北伐,被誉为“中国第一流清官”。他就是在定州贡院中举,后进京考中的进士。
作为反映中国古代科举的建筑实物,定州贡院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科考是古代中国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当时出身贫贱又富有才华的年轻人入仕的重要路线。
定州贡院的建筑结构精巧,别具一格,显示了清代建筑高超的设计风格。行置其间,遥想当年宏大的应试场面,思绪万千。岁月更迭,尘世变换,看着周围精致的建筑群落,思绪不由得飘向那漫无边际的时间之河。
(徐东坡/文刊于《燕赵都市报》年7月19日14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