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即佛教中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师,晚号晚晴老人。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年在福建泉州开元寺圆寂。
从风流才子李叔同到佛门高僧弘一法师,从风花雪月,到清修苦行,他抵达了常人所无法抵达的境界。一言一行,都值得我们肃然虔敬,领悟一生。
他的前半生,繁华旖旎,是风流富贵的翩翩公子,是无所不精的留洋才子,是戏剧演员、是艺术家……万众瞩目、享尽风光。
他的后半生,“以戒为师”,淡泊无求,一双破布鞋,一条旧毛巾,一领衲衣,褴褛不堪,了寂无色,却供养出了更超然禅意的花枝。
他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人生本是修行,从俗世,到禅门,从身外,到心间,他从“戒”中领悟。
在俗的李叔同与在僧的弘一法师,都义无反顾地活成了世人眼中的“传奇”。其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
他的人生看起来似乎过分的完满!而显然,弘一法师确确实实地把握住了。因为他是个极致认真的人。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就像他的学生丰子恺的评价:他是一个“活得十分像人的人”。这样一个深尝世间滋味,探骊艺术之珠,于佛理勇猛精进的人,他是自己活出的大慈悲,大欢喜,大智慧。
在李叔同从事艺术教育的七年间,培养了大批人才,漫画家丰子恺,国画家潘天寿、沈本千,音乐家刘质平、李鸿梁,古文学家黄寄慈、蔡丐因,艺术教育家吴梦非,作家曹聚仁等等。
他的学生几乎可以撑起民国初年文艺界的半壁江山。那个时期也是李叔同艺术造诣的辉煌时期,在诗、音乐、美术、金石、书法诸多艺术领域方面,均达到了那个时候的最高境界。
年8月19日,李叔同却突然抛弃俗世功名,离开娇妻爱子前往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时年39岁。他将自己多年来视若珍宝的书籍、字画、折扇、金表都赠送给了友人,将日本妻子安置妥当。“叔同!”“请叫我弘一。”“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爱,就是慈悲。”“慈悲对世人,何以独伤我?”这是妻子与他的最后一段对话。
出家后的李叔同,断绝尘缘,超然物外,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完全过起了一种闲云野鹤似的宗教生活。从此他成了一位认真极致的出家人,怀著“肩荷南山(律宗)家业,作将尽绵力,誓舍此身而启道之”的宏愿出家。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年10月13日,弘一大师写下最后的墨迹“悲欣交集”,以吉祥卧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享年63岁,为僧24年。火化时火窟中呈现多彩,佛光注顶,蔚为壮观,烧出一千八百多颗舍利子,舍利块六百颗。
林语堂说过“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说过“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谦卑。”
李叔同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