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闪亮的明珠,千百年一直散发着它独有的魅力。对联暗含人生哲理,既可以打开我们的脑洞,也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对联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悠悠华夏,自从礼乐制定,平仄有了一定之规后,诗词文化开始空前的繁荣昌盛,而对联文化和诗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很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可以说对联就是诗词的精华版,诗词因为有了对联的提炼而更加的精彩,对联因为有了诗词的底蕴而更加的活跃。
在北宋时期,苏轼堪称是对联的高手,放眼整个历史长河,苏轼的对联造诣也是首屈一指的,其中就流传很多苏轼的对联故事,我们至今回看,仍然会忍俊不禁。比如唐代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没有文化,但是又喜欢附庸风雅,曾经写信庆祝自己的亲戚生了儿子,在古时候人们多以“弄璋”来祝贺生男孩,但是李林甫却误把“弄璋”写成了“弄獐”,被传为一段笑柄。苏轼曾写了一副对联专门讥讽李林甫,上联是“甚欲去为汤饼客”,下联是“惟愁错写弄獐书”。“璋”代表贵重的玉器,而“獐”则是一种野兽,意思可是天差地别,难怪会被苏轼讽刺呢。
其实有关苏轼的对联趣事,历史流传下来的还有很多,有一则对联堪称经典,苏轼骂人不漏痕迹,如果不仔细研读,还真看不出其中的玄机。
苏轼信奉佛法,经常和佛印在一起谈经论道,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苏轼不论处在人生的逆境还是顺境,只要有寺庙的地方,他都会前去参观拜佛。有一天,苏轼前去一座寺庙游览,但是听说这里的和尚经常吃肉喝酒,品行不端,心里就有了几分不满。
庙里的大和尚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前来,一开始对他百般的冷漠,苏轼也不在乎,只顾自己游玩。到了午饭十分,苏轼来到了寺庙的斋堂,老和尚与苏轼简单交谈几句后发现面前这个人言语不凡,就问了他的名号,最后才知道是苏东坡,立马对其礼遇有加,而且吩咐小和尚准备了上好的酒席款待,宴席间毕恭毕敬,低头哈腰,招待得格外殷勤。
苏轼要走的时候,老和尚死皮赖脸地缠住了苏轼,非要苏轼留下墨宝,苏轼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日落香残,去了凡心一点”,下联是“火尽炉寒,须把意马牢拴”。
和尚看到这副对联,知道是好话,很是洋洋得意,吩咐小和尚把这副对联悬挂在庙门两侧,以此来壮大寺庙的名声。一些文人从庙门前路过,看到这副对联竟然哈哈大笑起来,老和尚莫名其妙,于是就找来这位文人问他为何发笑。那文人说这副对联隐含了“秃驴”两个字,老和尚仔细观看果不其然,最后才知道自己上了苏轼的当了。
我们看这副对联的上联,上半部分“日落香残”其实就是“香”去掉了“日”字,成了一个“禾”字,下半部分的“凡”字去了一点,变成了“几”字,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秃”字。
下联的“火尽炉寒”,“炉”去掉了“火”就是一个“户”字,下半部分说的是“须把意马牢拴”,牢牢拴住了马,自然是一个“马”字,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正好是一个“驴”字。
苏轼骂老和尚是“秃驴”,但是碍于情面,没有直接明说,而是把玄机都藏在了对联当中。老和尚文化浅薄,自然不明就里,还兴高采烈地把对联贴在了庙门两旁,实在是让人贻笑大方。
对联文化是我国的艺术珍宝,如果我们喜爱对联文化,不妨多读上几本好书,多去看看有趣的对联故事,相信不久之后,你也会成为对联高手,所有的对联都能应对自如了呢!
实用对联大全+中华对联故事对联大全书籍全2册自写新年对联结婚对联男女方对联乔迁之喜自学对联书京东好评率97%无理由退换¥29.8购买今日话题: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出一个上联:半醉半醒过半夜,你能对出下联来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写出自己的下联,我们一起学习交流。
文
国学大观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