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发展 >> 正文 >> 正文

听泉州故事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2/11/15

听!泉州故事    

06:29  

听!泉州故事06:29来自新华社客户端

泉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海相伴,向海而生,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10至14世纪,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时期,泉州港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

多年前,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用生动的笔触,描绘泉州这座城市的繁华盛景。当时,刺桐城里氤氲着香料与药材的芬芳,闪耀着丝绸与陶瓷的光泽,隐藏着港与城、人与神的诸多“秘密”。

这是清晨的泉州开元寺东西塔(无人机照片,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背后,是国家和地方对海洋贸易发展的重视,是强大的制度保障、生产基地、运输网络与多元社群共同作用的结果。北宋中央政府在泉州设立了市舶司,也就是海关,泉州成为国家级对外窗口。中外商人在泉州做生意得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保障。到了元代时,与泉州通航贸易的国家与地区近百个、进口商品种类达多种。香料、药材等舶来品从泉州港运进来,丝绸、陶瓷等“中国制造”由这里走向世界。

漫步在这座千年古城之中,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体会——红砖古厝之间,“半城烟火半城仙”是岁月沉淀后的暖暖人情;人来人往之中,“爱拼才会赢”是海洋文化种下的独特气质。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刺桐古港架起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铺开“梯航万国”的辉煌长卷。

洛阳桥,耗银千万两的宋代超级工程至今人来人往,显示出交通运输的畅通;尾林窑址,山坡上层层叠叠的古代瓷片,可以管窥生产规模的庞大;草庵摩尼光佛,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文化包容力跃然纸上……走近泉州22个遗产点,至今能触摸到宋元泉州从生产运输到贸易销售、从山区腹地到沿海平原、从多元社群到城市结构的多元繁荣景象。

重新发现中国海洋文明——解码泉州世遗。这是泉州德济门遗址及周围城市景观(7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一幅大型手绘《刺桐梦华录》生动再现了宋元泉州港的多元共融景象:熙熙攘攘的码头上,身着各色服饰、不同容貌的商旅百姓,或忙碌或游戏,和谐交融。曾经,“市井十洲人”共同促成了这座东方大港的繁荣,他们的后裔今天依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古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在泉州与中华文化交融互鉴共存,成就了这座城市多元、开放、包容的特质。

7月7日,福建泉州千年古桥洛阳桥上,夕阳洒在渔民脸上。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历经千年,这些遗存在泉州仍然得到精心呵护,活化利用。“一带一路”倡议赋予这些遗存新的活力,也给泉州带来新的机遇。泉州的繁荣景象,正在延续。

记者:林凯、宓盈婷、褚萌萌

编辑:吴炜玲、陈洋、刘在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