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发展 >> 正文 >> 正文

泉州开元寺,13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寺,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2/8/26

泉州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年),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桑园建寺,初名“莲花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年),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称“开元寺”。这座始建于唐朝距至今已有多年历史的古寺,是泉州最著名的寺庙,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更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见证了泉州的兴衰,也见证了唐朝以后历代王朝和事务的变迁,千百年的祝福,使寺庙成为了人们心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开元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简介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开元寺内“万山第一”石牌

开元寺的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现存建筑建于民国九四年(年),殿内石柱为梭柱,石柱上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该对联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

开元寺山门左看开元寺山门右看开元寺山门开元寺山门对面的紫云屏

藏经阁,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年),僧录刘鉴义建造的。元明时期已经过多次重修,至民国十四年(年),圆瑛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楼下为寺僧念经礼佛处,上层收藏各种版本经书卷,还保存有从盛唐至民国的历代文物。明代书法家张瑞图及现代高僧弘一法师等名家的字迹和木板楹联也珍藏在这里。

弘一法师纪念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弘一法师雕像藏经阁楼鸽子停歇在藏经阁石碑上

大雄宝殿,是开元寺主体建筑。先后经过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明代崇祯十年(年)遗物。大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建筑面积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通高20米,前檐重檐下横匾书“桑莲法界”四字,斗拱上雕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王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

大雄宝殿桑莲古迹

大雄宝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甘露戒坛始建于宋、明末重建,重檐八角攒尖顶,四周环廊,占地平方米,坛有五级,最高一层供奉明代卢舍那佛坐像木雕。开元寺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檀。

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宋天禧三年(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后经元、明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坛顶正中藻井采用如意斗拱,藻井下分五级,交叠上收,如蜘蛛结网,似回纹织锦,结构复杂精巧。

甘露井甘露戒坛

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枋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开元寺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历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双塔塔身浮雕精美。

东西两塔最高之说明

东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南宋宝庆三年(年)改七级砖塔。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年),主淳佑十年(年)间重建,高48.24米,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为框架式结构,石梁与梁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构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东塔于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东塔塔壁的花岗岩

西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北政和四年(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

西塔仁寿塔简介塔前精美的石雕树林中的西塔

从年2月开始,泉州开元寺终于结束37年售票史,实行免票制。每逢农历二十六日,是泉州开元寺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勤佛日,被称为“尾敬”。“尾敬”是泉州人十分重视的日子。这一天,传统泉州人借花敬佛,手提贡果,贡品,赴开元寺朝拜,人山人海,梵吹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

做法人们朝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