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苏州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的“蘇·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将于地下临展厅开幕。得益于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86套(件)明清宫廷藏苏作精品首次集结回乡展出,全面展现了明清宫廷皇家御用的苏作工艺,深入彰显苏州雕刻工艺的艺术魅力。展期持续至11月13日。(年)
本次展览分为“技冠天下”“内廷炫艺”“承旨而作”“特制进贡”四个单元,以明清时期苏作工艺与宫廷文化之间的互动为主线,以玉器、竹木、牙角、砚台、漆器等各个工艺门类的技术发展为辅线,展现明清宫廷清新绚丽的苏州风,呈现精巧倍他的苏州工,显现绝技天下的苏州艺。这是苏地作工心灵的宿归和荣耀的回归,亦是对明清工匠大师的集体致敬,是与现当代工艺的相映观照,更与当下时代提倡的“工匠精神”契合呼应。
子刚款青玉龙耳觯式杯
明口径5.4厘米足径3.8厘米高7.9厘米
杯身造型及纹饰仿古,并加一方折龙形柄,龙首衔杯沿,身体呈回字纹卷曲,背上出脊。龙柄下方镂雕卍字纹。传说陆子冈曾擅做仿古器,此玉杯虽造型纹饰为明代玉器特征,但是否为陆子刚所制还没有更多依据证实。
青玉花卉纹杯
明口径11.9厘米高8.5厘米
此种镂雕花式杯是明代玉器中的常见品种,流行于明代晚期,苏州地区常有雕琢。
青玉龙首觥清乾隆
口径13.6厘米×7.3厘米高15.7厘米
这件作品呈角形,椭圆形口,自口向下渐次收窄。口沿下饰勾云纹、绳纹各一道,下雕仰天龙首纹及云纹。此器原藏钟粹宫内的“红木描金箱”中,档案记为“带皮白玉觥一件”。
扫描以下 象为青玉质,敦实厚重,憨态可爱。象背驮掐丝珐琅鞍板,鞍板上置珐琅宝瓶。寓意太平有象。太平有象一般成对使用,属于陈设器。
太平有象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吉祥形象,常见象背托宝瓶造型,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根据造办处活计档记载看,苏州曾多次承旨制作玉太平有象。此对青玉太平有象也许就是档案中所述苏州成做三对玉象的其中之一。
剔彩百子晬盘
清乾隆长58.2厘米宽32.5厘米高5.6厘米
青玉七佛图钵
清乾隆口径22.5厘米高14.6厘米
此件玉钵外壁所雕七尊佛像,七佛造型大体相同,结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上,通称“过去七佛”,乃佛经中对过去世界的七位佛祖的合称。据专家考证,乾隆二十二年,皇帝南巡到苏州,见到苏州盘门内东大街开元寺所供佛钵,大为赞赏,后命良工仿制成玉钵,供于宫中佛堂。从乾隆帝题诗按语可知,此件玉钵即仿开元寺佛钵而制。
每尊佛像右侧均阴刻楷书乾隆皇帝御笔偈语,末署“乾隆丙午御笔”,并“比德”“朗润”篆书正方印。玉钵内壁阴刻楷书乾隆皇帝御题诗《和阗玉七佛偈钵题语》。
黄振效款象牙小舟
清乾隆长5.2厘米宽1.5厘米高1.7厘米
这件必须用放大镜欣赏的象牙小舟并非苏州工匠所作,而是广州匠人黄振效的作品。黄振效是乾隆二年年底被举荐入内廷的。这件小船,与传世另一位广东牙匠杨维占所制作品在完成时间和形制上都颇相近,估计均是初入宫时考较工匠水平的“试手”之作。
微雕小船表现的是东坡游赤壁的故事,为苏州核雕的传统题材,而广东匠人也要完成这样的题目,不难想见当时牙作里江南风格的主导地位。
白玉双婴耳杯
清早期口径6.5厘米足径3.1厘米高5.6厘米
这件作品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话说某日乾隆得一双童耳玉杯,此杯工艺十分精湛,做旧也十分到位,使乾隆皇帝莫辨真假,以为汉代之物,便咨询姚宗仁。
姚宗仁是清代苏州琢玉高手,乾隆早期宫廷造办处玉匠代表人物,此人既能鉴定,又能设计,还能雕刻。
姚宗仁看了之后,如实告知皇帝,此件器物是他的祖父所做的伪古之器,用了一种家传的琥珀染色做旧秘法,经年才成。其祖父为康熙年间苏州玉工,故此杯当成于康熙之时。乾隆听后大为称奇,并以此杯制作精到,写下《玉杯记》一文,制成册页,与玉杯及所配的檀香木座、黑漆描金漆盒一起传之后世。
子冈款青玉鸣凤在竹图臂搁明
这件臂搁玉质油润,卷轴式。一面浮雕鸣凤在竹图案,一面减地浮雕篆书元人赵孟頫《修竹赋》中的文字:“虚其心,实其节,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以比君子之德。”后有椭圆与方形印章,分别篆书“子、刚”二字。
青玉栖霞全图山子
清乾隆高23.5厘米宽33.5厘米
乾隆皇帝先后六下江南,五次在被其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的栖霞山畔驻跸,还留下了不少诗文墨宝。当时,一些宫廷画家绘制了不少描绘栖霞山的丹青。栖霞全图山子当是本自纸本设色画轴《栖霞全图》。
青玉龙戏珠纹瓶
清乾隆口径7.3厘米×5.7厘米高21.6厘米
此外,这件青玉龙戏珠纹瓶也是一件有“政治意味”的作品。作品局部有黄皮,颈部凸雕盘龙戏珠,装饰有祥云图案。这种瓶在清代宫廷并不常见,主要是在后宫的书桌或几案上作陈设用。“乾隆皇帝一般不喜欢这种装饰一条大龙的瓶子,他喜欢光溜溜的玉瓶。”张林杰告诉雅昌艺术网,但是这件作品的寓意极好,谐音为“龙守疆”,这类作品不仅可以赏玩,更是表达思想的载体,具有劝诫、进德的作用。
黄玉谷纹连环璧
清乾隆璧径13.7厘米通宽35.6厘米
此器采用较为少见的黄玉制成,两璧各出廓,做龙形躬身,再用方形活环将龙身相连。两璧一面均饰乳丁纹,另一面分别饰云龙纹和云凤纹。璧芯亦雕刻为活芯,并雕刻太极图及云纹装饰。下配雕刻极为精致的紫檀嵌银丝座。
竹根罗汉明晚期竹根雕松树罗汉,分底座与罗汉两部分。罗汉庞眉深目,袈裟半披,坦肩露腹,盘腿屈膝坐于松下石座上。右手提握念珠,左膝上一只蓬毛摆尾小狮昂首相望,左足按于罗汉前胸,与之嬉戏。底座与松树为整料雕砌,奇石叠错,苍松虬曲,针叶繁茂,依石而立,有如伞盖。
黄杨木灵芝式盒清雍正小盒雕作一大二小三只灵芝相叠状,最大一只即为盒体。器壁甚薄,盖、身子母口相合。外底阴刻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识。此作随形雕刻,别致精巧,造型及工艺都富时代特点,是雍正时期存世不多的黄杨木制品中极为突出的一件
犀角花蝶图杯清早期杯敞口,杯体弧线修长优美,杯底收小。外壁通体雕梅、兰、菊、茶等花卉。花叶扶疏,并以湖石相衬。菊叶于石中生出,相互缠绕,组成杯鋬。菊花的枝叶垂入杯口。一蝶飞舞于花丛间,一蝶憩息于兰叶上。内壁刻山石纹理,里外纹饰浑然一体
澄泥虎伏砚
清乾隆长14.5厘米宽9厘米高5厘米
这方砚为乾隆时期御笔临池用砚形式。砚为澄泥烧制而成,造型呈卧虎状。砚体从中间一分为二,组成上下扣合的虎符式砚面和砚盖。砚面上部浅刻阴阳太极图案可为墨池,平滑处为砚堂,砚底镌刻篆书“虎伏”二字。随形配装于包袱式紫檀木盒内,盒面镌刻“虎伏砚”三字,盒底内镌刻“乾隆御用”填金隶书,其下为“几暇临池”方印。
松山款竹荷蟹图臂搁
清早期长23厘米宽7.8厘米
臂搁覆瓦式,表面以陷地深刻法刻画以荷花、螃蟹为主题的池塘小景。荷叶、花瓣拳曲,具有立体感。叶尖似为清风所动,小蟹爬在荷叶上,生动异常。左下刻剔地阳文篆书“松山”印章款。
吴历款象牙山水图笔筒
清径10.6厘米高13.5厘米
吴历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等,江苏常熟人,与“四王”及恽寿平齐名,尤长山水。据《竹人续录》等史料,吴氏兼擅刻竹,风格缜密,深受嘉定竹刻风格影响。
古董艺术品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阶段的事,而是长期的,而且是持续的。
虽然眼力的练就看似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多看博物馆,看书学习这些是很有必要。在此继续分享一些值得看的书
扫描以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