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开元奎律师(袁桷)开元古坛主,身世两相忘。客至尝肩户,僧来不下床。神光千里鹤,玄辨九秋霜。白业浑消尽,莲池任意香。
佛作者简介
袁桷,元代著名的诗人、史学家。作为元代文坛的代表人物,诗人是一位高产作家。其作品存世约五十卷,其中诗歌十四卷,诗作的数量大约一千五百首。但诗作的大部分是应酬的诗作,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
佛作为一个多产的诗人,他的作品种类题材丰富。作品包括题画诗、送别诗、边塞诗、咏怀诗等多种题材,其中送别诗的比例最大,诗人的交友广泛包括,同乡、同僚、僧人、道士、晚辈等。作品中有应酬的诗作,也有真挚感情流露的诗作。
禅诗人擅于铺陈、借景抒情,风格委婉含蓄,其内涵值得玩味。诗人曾长期奔波各地,旅途的劳累,及对现实的不满。让诗人对于隐逸生活,产生了无限的向往。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诗人作品中透露出要脱离世俗、归隐山林,使身心清净的意愿。
佛诗人希望自己能了凡俗、忘却一切机巧,如童心般澄澈,维护自己的真如本性。诗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只有一个目的,远离滚滚红尘,远离官场;找回心灵的本源,追寻本有的“清”心。从而远离红尘,洗尽机心,求得心灵的纯净,修养自身的本性。
禅作品欣赏
这时一首诗人赠给方外友人的唱和诗作。“律师”这里指善解佛教戒律的僧人。首联诗人赞誉禅师已经断绝了尘缘。“坛”指佛教的戒坛,是佛教中僧人授戒的场所。“古坛主”这里指开元寺的奎律师。
禅第二句诗人写禅师的“忘我”和“望世”。这里指佛教徒断绝与尘缘的一切联系,居心修习佛法的表现。佛教主张的“我空”和“法空”,也叫“人空”。“法空”,是指必须修得忘我、忘世,抛弃一切尘缘。禅师严守戒律,具足修法之心,这是道业有成的基础。
佛颔联诗人描写禅师避开繁琐的应酬。禅师已经“两相忘”,又何必陷入繁琐的人世往来呢?这一句是禅师忘世的具体表现。禅师修道一定要心静,避开尘世的繁琐应酬。这为禅师静心修道,创造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佛教自佛陀开始,其信徒都要避世,隐居深山修道,这就是原因所在。
禅颈联诗人称赞了禅师佛法的精纯。“神光”这里是指诸佛之光无法区分,所以称为神光。“玄辨”是指禅师宣讲、辨析佛法;由于佛教义理的微妙精细,所以称为“玄辩”。禅师隔绝尘缘,避开应酬,静心研读佛法。禅师专心研读佛法,所以佛法精深、纯熟。禅师宣讲佛法的时候,好像诸佛的神光在闪烁。禅师的宣讲如同鹰击长空、变幻莫测。
禅尾联诗人称赞禅师的道业圆满。“白业”这里指善业。相对于“黑业”而说。善业为青白之法,故而能得到清白无垢之果,故美其名曰“白业”。“浑”,全部彻底的意思。佛僧不贪著“福德”善业,因此说“浑消尽”。
佛“莲池”,佛教中以莲花比喻佛法,而以莲刹、莲宫等比喻佛国净土。而“莲池”则为生莲之地,也可以比喻为佛国净土。禅师经过精勤修习,佛法精熟,广修善业,虽其内心全然不贪著“福德”,而最终必将成就无上圆满的道业,升入佛国净土。
禅这是禅师坚持修道的必然结果,也是一切殷勤修习佛道,勇猛精进的佛道中人最终必然达到的目标。这首诗对禅师的修道情形和修道成就热情加以称赞,展现了一位奋发精进,修道有成的高僧形象。
佛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