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新闻 >> 正文 >> 正文

泉州名胜古迹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3/4/9

泉州有个古迹叫做“开元寺”。而这个“开元寺”是在唐朝的时候所起建的,而“开元寺”也是有着历史上的痕迹。对此泉州名胜古迹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泉州名胜古迹盘点,开元寺双塔在开元寺紫云大殿前。东西对峙,相距米,与大殿成“品”字形布局。东塔名镇国塔,唐咸通六年(年)始建木塔,南宋宝庆年间(-)易为砖建,嘉熙二年至淳佑十年(-)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构的花岗石塔。高48.27米,占地约50平方米,巍峨壮伟。每层开四门,设四龛,位置逐层互换。外有回廊,护以石栏,可环塔而行。每层皆辟一方洞,以架梯上下。塔心为八角形实心体,塔基为须弥座。塔上每一门龛皆有真人大小的浮雕佛像,共80尊。

塔基砌以青石浮雕的释迦牟尼故事,凡39幅,均甚精致。西塔名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二年(年)王审知建木塔,号无量寿塔。北宋政和间易为砖建,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改为现存石塔,先东塔10年而成,高46米。除须弥座石刻系花鸟浮雕,石斗拱作法稍异外,规格与东塔完全相同。东西双塔经历长期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不倾斜变形,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百源川池在泉州市内。泉州古代的罗城、子城沟渠纵横,形成城市排水系统,称为八卦沟。百源川池是排水系统的蓄泄池塘之一。池西有府文庙古建筑群。北有明建百源庵,清乾隆十七年(年)铸有铜佛数尊。南有祠宇,旧悬传为吕洞宾所书“三台挹翠”匾额,今废。池有亭榭。

石笋在泉州市新门外浮桥附近。晋江流经这里的一段因有笋江之称。石笋高4米,上尖下粗如笋状。色白,无文字和花纹雕刻,只是经过简单加工,可能是原始图腾崇拜或婆罗门教的遗物。《泉州府志》载“宋郡守高惠连以私憾击断石笋。”石笋断后,直到明成化年间(-)才补接上去。伊斯兰教圣墓在泉州市东门外圣墓村灵山。又称三贤、四贤墓。据《闽书》所载,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遣门徒大贤四人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此山。现存系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石雕刻。又依岸建石回廊半周,廊内有历代石碑7方。

正中有一方立于元至治三年(年)的阿拉伯文石碑。右侧一方为明永乐十五年(年)郑和下西洋路经泉州,来此墓祭告行香所立的中文石碑。附近风景幽雅。有天然巨石一块,风吹欲动,石上有明刻“碧玉球”三大字。李贽故居在泉州市南门万寿路号。故居是一座普通民房,面宽3间,进深2间。尚存正厅一间,宽6米,深9米,保持清末修葺时的建筑形式。清同治间(-)修理时,曾清理出李贽石质印章两颗,现一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存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李贽(-)号宏甫,泉州人。我国明代思想家。他76岁高龄,以异端罪名,迫死在河北通州牢狱中。李贽先世于明永乐十九年(年)移此居住,他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代。文庙在泉州市内三教铺。

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移建孔庙于此,七年(年)建为州学,后又迁他处,大观三年(年)迁回。南宋绍兴七年(年)重建,左学右庙。历代屡经重修,清乾隆二十六年(年)大修,殿、庑、庭、池,悉皆一新。现存建筑尚保持清初原貌。大成殿为重檐庑殿式,殿柱皆石。庭外泮池,架以石桥,护以石栏,桥建于元代。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金声玉振门。门外为露庭,可容数千人。是福建省最大的孔庙。承天寺在泉州市承天巷。本为五代节度使留从效的南园。南唐保大十五年至中兴元年(-)建寺。北宋景德四年(年)赐名承天寺。历代屡经重修,年又大修。规模仅次于开元寺,为闽南著名佛寺之一。寺内旧有宋代7个佛塔及宋石经幢等附属文物。开元寺在泉州市区西街。

唐代为桑园,相传园主黄守恭以桑开白莲,舍地为寺,名莲花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年)。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至元二十二年(年)并为大寺,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现寺占地约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东西二塔等。大雄宝殿建于垂拱二年。屡圮屡修,现存系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筑,高20米,面宽9间,进深6间,原应立石柱百根(实减柱6根),故别称百柱殿。庭中榕树下分列唐至明历代所建各种小型石塔13座。中有南宋绍兴十五年(年)建造的金涂式小石塔一对,最为重要。甘露戒坛在大殿之后,北宋天禧二年(年)建,历代重修。现存清初修建的重檐八角攒尖式建筑,为坛5级,仍仿宋制。大殿西侧有古桑一株,传即唐代曾开白莲之树。

东侧有檀樾祠,原祀黄守恭,为闽、台黄姓共同之祖祠。寺前有东西两塔。寺中附属文物甚多。泉州名胜古迹大全。天后宫在泉州市南门天后路。南宋庆元二年(年)建庙祀莆田湄州海上女神林默。据《泉州府志》记载,庙址当时是“蕃舶客航聚集之地”。明永乐五年(年)经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请,奉旨修庙。明代派官出使外国前,皆来祭告祈祷。清康熙十九年(年)统一台湾,泉州人施琅以此神显圣助阵,奏请进封天后,庙遂称天后宫,特予春秋致祭。现存大殿、后殿、两翼亭子及东廊,尚保持清初修建时原貌。后殿立有婆罗门教式石柱两根,规格与开元寺现存石柱同。前殿原有清初所刻青石龙柱两根,为闽南石雕杰作,已移开元寺。东湖在泉州市东郊。古代泉州诸湖,此为最大。唐贞元九年(年),泉州太守常相在此设宴,欢送欧阳詹等八人赴长安应试。

詹中进士第二名,与韩愈同榜,此榜世称“龙虎榜”。唐代湖旁建有二公亭,纪念常相和谪居来泉的宰相姜公辅。岁久湖淤亭塌。南宋庆元六年(1年)浚湖,积淤土为小山4座;淳佑三年(年)重浚,又积3座,合称七星墩,今尚存。据传附近有少林寺遗址,泉州少林拳术闻名中外。洛阳桥在泉州市东约10公里、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上。桥以江为名。建于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原长约1米、宽约5米,有46座桥墩、个扶栏、28个石狮、7座石亭、9座石塔,规模宏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历经修筑,以明宣德间、万历三十五年(年)地震重修、年因泉惠公路通车添架钢筋水泥桥面等三次工程为最大。现桥长.4米、宽4.5米,尚存船形桥墩32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碑,即立于祠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