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新闻 >> 正文 >> 正文

躺着要像它,洛阳桥如此诠释泉州人的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2/10/31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一物一景,皆为人情,都是故乡。

“我嘛是了解生命的意义,我嘛是了解七逃无了时,我嘛是想要好好来过日子……”12月的某个下午,太阳斜照在干涸的洛阳江道上,原本浮在水上的渔船见了底。一名惠安渔夫在自家渔船上安装了个卡拉OK机,一首接一首地唱着闽南语歌。他自得其乐的表演,引得正在洛阳桥上踱步的游人们驻足,纷纷把手机、相机举起来。这是洛阳桥的一段生活剪影。

泉州有座洛阳桥洛阳桥,洛阳桥,不在河南,却在千里之外的泉州惠安。

北段洛阳桥。(本文图片均来自华舆)

据说唐宋年间,大量中原人受天灾人祸驱使迁至闽南一带,他们在当地扎根生活下,却依旧思念故土,因此将这里成为洛阳,也就有了洛阳江和洛阳桥。另有一说,据北宋《九域志》古本,惠安县有“乐洋江”,因为“乐”与“洛”音近而改称。究竟哪种说法正确,已经无从考证。洛阳桥横跨东北与西南,连接洛阳江水道。游客们喜欢在北边的蔡襄路停车向南游览;当地人则要从西边的桥南村出家门,往北做营生。两股人流大多交集在桥中间的小岛上,惠安渔女赤脚挑着扁担匆匆前行,游人们则惬意在大榕树下乘凉赏景,形成了一快一慢两种生活节奏。在桥南村村民们看来,家门口的洛阳桥从自己生来就在那里,没什么新鲜感。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座每天踏过的石板桥实则大有来头。

惠安乡民。

北宋名臣造大桥宋代的泉州是当时最重要的海港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彼时的泉州港商贾云集,是海外交通贸易的重要货物集散地,但是,“以东出海”均需经过湍湍江水的洛阳江万安渡口。尤其是每到春夏季节,雨水上涨,加上海水涨潮,搭渡翻船而葬身江中者,难以计数。万安渡口的天堑钳制,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直至北宋皇祐五年,时任泉州知府蔡襄在渡口主持建跨海大桥,当地商民集资白银万两,实现“长虹卧波人争越,闽海四洲变通途”的愿望。作为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的蔡襄,也挥毫撰碑文《万安桥记》,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万安”的名字也成为“洛阳桥”的前身。乡民后人感念蔡襄造桥,不仅为他在桥北不远建造蔡忠惠祠、高大塑像,更把他的丰功伟绩与洛阳桥相融,流传出不少有趣的民间故事。最广为人知的一则,便是《蔡夫人渡江》。

洛阳桥蔡襄像。

相传早年洛阳江内龟精蛇怪作祟,不时刮风起浪,危害过往船只和客人。某日,一艘满载的小船又遇龟蛇两怪舞弄风浪。即将倾覆之际,忽闻空中有声:船上有蔡公在,速速拯救。风浪遂息,船上众人问蔡公是何人?全船只有身怀六甲之妇,其丈夫姓蔡。妇人深知自己未来的孩子将有一番作为,即发愿于天:腹中之子日后若做大官,必在洛阳江上修桥,为后人造福。

这个孩子就是北宋名臣蔡襄。等到他长大懂事时,蔡母经常对他讲起当年过洛阳江落难和她许愿造桥的事,教育他要努力读书,将来才能成器,也才能建造洛阳桥。除了上述的“蔡夫人渡江”,还有饱含仁孝忠义精神的“蔡端蜜字聚蚁”、“夏得海投书海神”、“酒井涌杉”、“观音化美女”、“八仙显神通”等神话故事广为流传,如此好的题材早在上世纪80年代被拍成电视歌仔戏。

“海上第一桥”用上“黑科技”现实世界没有天兵鬼神相助,只能靠木船和人力。但即便如此,这座前后历时六哉才建成的“海内第一桥”足以震撼三界。慢步桥上,你能发现诸多先进的建桥技术:江潮狂水急,桥基屡被摧毁,造桥工匠们创造了筏型基础,即沿着桥梁的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接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型墩,破开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同时采用“浮运架梁”的妙法,利用潮汐涨落带来的水位差,将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又在桥的基石上养殖大量牡蛎,利用附生在基石上的牡蛎壳,为原来松散的石堤形成牢固的生物保护层,防止潮水冲击——这就是“养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

筏型基础及养蛎固基。

在中岛的展厅中,一群学生们正在试验洛阳桥的结构是否牢固,这是一项课程设计。满盆装水从上倾泻而下,简易搭建的模型抵挡住了冲击。大家拍手惊呼。做人躺着要像它上有洛阳大桥,下有后渚大桥连接洛阳江两岸,洛阳桥终于可以歇歇了。洛阳桥面难敌岁月侵蚀,凹凸斑驳。北段尤甚,常见拼接处有装得下自行车轮的缝隙。两侧的月光菩萨和端坐桥头的石将军,被路人“包浆”得油光至模糊。抚今追昔,后人只能遥想刺桐城作为“东方第一大港”时的繁荣景象,吟咏余光中的那首40行诗歌,感叹“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洛阳桥石板缝隙清晰可见。

泉州有句俗语:“做人要站着要像东西塔,躺着要像洛阳桥”。只看字面意思,你或许认为这是一种外象上的比喻。但久居泉州,你才会知道“一桥双塔”到底经历过什么:唐朝开元寺的东西双塔历经地震台风,依旧挺立如初;洛阳桥看尽阔五里,遍历战火洗礼,还在为泉州百姓抵风御浪,让他们能放心地铺开脚面行走在上面。洛阳桥,终是泉州人的精神标杆,代代相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华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