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福建有个小伙子名叫谢师备,他出身富裕人家,聪慧过人,平时不爱读书写字,经常出去游山玩水,尤其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钓鱼。
他家在南台江边,只要一有空闲,他就划着一艘小船,在江上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垂钓,自娱自乐,悠闲惬意。
他有很多朋友,都是些游手好闲的公子哥儿,喜欢寻花问柳,依红偎翠。不过,谢师备只和这些朋友一起喝酒,却从来不和他们一起去风月之地。
朋友说他是装清高,他笑着说:“不是我清高,而是我觉得和鱼在一起,比和女子在一起更加快乐。”朋友们听了,感叹说:“我们真是猜不透你啊。”
不知为何,几年之后,谢师备忽然就厌倦了钓鱼这件事,他扔掉鱼竿,把小船送给了别人,告辞父母,来到芙蓉山上出了家。这一年,是咸通元年(公元年)。
不久之后,他来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开元寺受具足戒,正式做了和尚,开始了刻苦修行。
几年之后,他学有所成,回到了故乡,在一座佛寺里面定居了下来。他在寺中,扫地,打水,劈柴,煮饭,苦活累活抢着干,完全没有富家公子哥的矫情,也从没有对人抱怨过一句。
他穿着一身麻布僧衣,破了就打个补丁,脚踩草鞋,坏了便找点草修补。他吃饭比别人少三分之一,他说这样可以磨炼自己。
寺中举行佛法辩论时,他轻易不说话,一旦开口就会指出别人的不足之处,使对方心服口服,所以寺中的其他和尚,都很敬畏他。
他的度量宽宏如同大海,他从不会因为个人私事而与人争执;他的智慧,犹如新锻造好的明镜,一切阴谋诡计,在他面前都无所遁形。
当时雪峰寺有个高僧,人称存大师,此人佛法高深,智慧具足。谢师备和存大师多次邂逅相逢,互为师友,关系非常亲密,经常开对方的玩笑。
因为谢师备当年劈柴煮饭,扫地挑水,干得都是火工头陀的工作,所以存大师戏称谢师备为“头陀”。
有一次,存大师笑着问谢师备:“你这头陀既然渴求佛法,为何不去西天拜佛求经?”谢师备回答道:“达摩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
这句回答,饱含机锋与禅意,存大师听了点头赞许,更加器重谢师备了。
此后,王审知建立闽国,他久闻谢师备的大名,加封谢师备为宗一大师,赐给紫金袈裟,以示尊崇。
开平二年(公元年)戊辰十一月二十七日,宗一大师安坐圆寂,春秋七十四岁,僧腊四十四年。
闽国主王审知得知后,特意下旨,为宗一大师修建佛塔,供奉遗骨。宗一大师在福建弘扬佛法三十余年,门下弟子多达七百余人,法嗣繁衍,大阐宗风,终成一代高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