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中国唯一的海事博物馆,写尽东方第一大港的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3/10/12

在泉州,有一座博物馆不得不看,它记录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点点滴滴,凝刻着东方第一大港的厚重历史,它就是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是粉丝朋友建议我去的,他说到泉州有两样东西不可不看,一是宗教文化,以开元寺、天后宫为代表;二是海洋丝绸之路文化,以海交馆为代表。

听到此,我脑海里便浮现出了海浪之上的万艘商船,正浩浩荡荡的向泉州驶来。

由于大门正在翻修,需从南门进入博物馆,我差一点以为不开放,倒是虚惊一场。海交馆始建于年,最初经费紧张,撑不起一片天地,便借居于开元寺下,后来才搬到东湖畔,成了名扬天下的海事博物馆。

海交馆真正的威名远扬,是从年开始的,那一年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出了一艘宋代沉船,保存完好,工艺精美,一下便震动了考古界,伴随古沉船出土的,还有大量弥足珍贵的文物。

这艘船是国内出土的体量最大、年代最早的海船,一下让海交馆的地位上升不少,目前此船专门开设展馆,陈放于开元寺内。

年5月,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正式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了海外游客争相观望的地方。

我站在主馆前展望,它像是一艘刚远航归来,停靠栖息的双桅帆船,馆下湖水荡漾,托着展馆,这“双桅帆船”似乎又随时都会起航。主馆前的展馆名称,是郭沫若先生到访时亲自书写的,笔力遒劲,线条优美。

作为中国唯一专门反映古代航海交通历史的博物馆,这里以中世纪的泉州港历史为轴心,通过真实的海交文物,再现了中国古代璀璨光明的海洋文化。展馆分为了古代海外交通史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等等。

在第一个展馆,我就臣服于泉州光辉灿烂又霸气富饶的海港文化,千年前的文物,更是让这种感受变得真实可见、可触。看完这里,我才发现原来古时的中国,曾如此开放、如此包容,那时的泉州又是何等的扬名立万。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

对于泉州人来说,海是永远的朋友。唐朝建成后,泉州人便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同广州、扬州、明州并列为唐代四大贸易港口。

宋朝时,民间工商业昌盛,泉州的茶叶、陶器、丝绸贸易尤为繁荣,此时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泉州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当时的泉州,常年云集着大批商人,中外商贾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奇珍异宝堆积如山,同世界各地皆有海上贸易往来,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级贸易港口。

在泉州古时的海交文献《诸蕃志》里,详细记录了以泉州为起点,一直到遥远的东非,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所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

南宋绍兴年间,泉州市舶司的年收入近一百万缗之多,而当时南宋王朝的全部税收也不过四千五百万缗左右,泉州市舶司一地的收入,就占了南宋全部财政的五十分之一,繁华可见一般。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与富饶经济相吻合的,是宋朝尤其是泉州人的开阔胸襟。当时外来商贩不仅可在朝廷做官,还可以与华夏子女通婚,他们有专门的居住地,如泉州德济门,就专门开放了一批区域供外国人居住。

宋朝人是欢迎海外贸易的,为了激励商贩,每当商船准备离去时,市舶司都会拨一笔巨款(约三千贯),设宴相送,泉州甚至请建蕃学,供蕃商子弟入学读书。

宋代李邴有关于泉州海外贸易的一首诗,其中写到:“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好一个万国商,这是何等的气魄与气派。

这种情况直到朱元璋即位后,禁止了海禁才逐渐消退,否则泉州的经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只能让人遐想了。不过泉州的海港地位仍在,郑和七下西洋时,多次从此出发,泉州的造船技术也贡献不小。

福建的造船业,一向是引领全国的,走进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你会惊讶于古代造船业的先进,感叹于泉州人的智慧和创新。

当时的福建尖底海船,规模巨大,设施先进,“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可载数百人,可存一年的粮食,甚至还可养猪酿酒,福建人出海的同时,依旧没忘了生活。

你不用担心船翻没,因为船底是最先进的“水密舱”,将船舱隔成几十个密闭的舱室,即使一两个舱室破损,海水也不会流到其它舱室,这种技术一直延续至今。

除此之外,展馆里还有多种船模,长江船、黄河船、历代战船、出国使船等等,直教人看得琳琅满目,我一个中原人士,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啥都是稀奇的。

海交馆里还有数量繁多的珍宝,其中以石刻和陶器闻名。因为泉州是宗教文化的荟萃之地,这里出土的石刻纷呈多样,古基督教、印度教、佛教,什么式样的都有,一些石刻还混合了多种文化元素,是世间为数不多的珍品。

泉州是特殊的,海洋文明和多元宗教造就了它,泉州也没有辜负那片蔚蓝的海。

这座城市吞吐着海浪波涛,珍藏着雅乐清音,一路扬帆出海,开辟出一条条波澜壮阔的海外贸易之路,写出了一个个与浪搏击的不凡传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