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古称刺桐城,又名鲤城。宋、元时期,这里拥有世界上第一大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被马可波罗赞誉为“光明之城”。
本组图片拍摄于至年间,记录了这座古城在清末时期的真实景象。
清末时期泉州的一处码头夏日的码头边上,聚集着很多准备乘船过江的人,有打着桐油伞遮阳的男人,有人刚卸下肩膀上担子的女子。近景留着长辫子的少年脚下放着两盏飓风灯。
古金鸡桥头金鸡桥位于晋江之上,是连接丰州镇与霞美镇的一座桥梁,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年),最初为一座浮桥,南宋嘉定元年(年)改建为石墩木梁桥。在之后的几百年间屡毁屡修,清顺治五年(年)被倭寇毁坏,往来通行只能靠舟楫摆渡。此时的金鸡桥头成了堆放杂物之所,堆满了附近居民的茅草和芦苇。
洛阳桥洛阳桥位于泉州东北的洛阳江上,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年),嘉祐四年(年)建成。桥长米,宽7米,46座桥墩全部用巨石砌成。
退潮后的洛阳桥大桥建成之初,主持修桥的北宋名臣蔡襄就提出了利用活牡蛎的自然分泌物加固桥墩的想法,这也是人类首次主动利用生物活体来巩固桥梁。
施琅记功坊施琅记功坊原址位于今中山中路西侧奎章巷口附近,是为清代水师提督靖海侯施琅而立的,可能是想借助提督的威名,有人在牌坊之下开了一家弓箭铺。因顶上刻有“郑成功跪呈降书图”,这座牌坊于年被拆除。
开元寺开元寺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年)更名开元寺。图为开元寺大雄宝殿内的五方佛主二尊。
清净寺奉天坛清净寺位于今泉州市区涂门街中段,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美誉,从上面的两座寺庙之古老便可见一斑。
木工作坊过去人们的家居生活离不开木头,大大小小的木工作坊遍地皆是。图中的两个木匠正在合力锯开一块木板,工作很辛苦,但他们都光着脚,说明收入并不高。
街头牙医“牙痛不算病,痛起来真要命”。旧时的街头常见这种流动的牙医,随坐随拔,基本没有消毒流程,卫生堪忧。
泉州官员一名官员和他的随从。近景的男子身穿带有补子的官袍,胸前挂着长长的朝珠,看着威风凛凛。然而,表面的威风却难掩精神的萎靡,这是当时大部分清代官员的真实写照。
弃婴坑这是一个恐怖之地,旧时卫生条件差,婴儿的死亡率很高,很多贫穷家庭的孩子死去,会被直接丢到这个坑里,还有一些家庭因为孩子有残疾或是女婴,也会被遗弃在这里,任其自生自灭。
水陆道场正在寺庙内做法事超度水陆亡灵的僧人。在他们旁边,摆放着几个真人大小,做工惟妙惟肖的纸人。
泉州女子的头饰这种发型很符合现代人的眼光,像是在活泼马尾的基础上佩戴一些首饰,传统中透着现代的气息。
新娘的背影泉州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还有53个少数民族,大家生活在一起,和睦相处。图中一名戴着精美头饰的蟳埔新娘,圆形的田螺鬓,上面插满的各种首饰簪花。
泉州的溪流缓缓流淌的溪水上停泊着两艘带有船篷的木船,船头可见一名船夫忙碌的身影。一个挑水人手挽扁担站在岸边注视着河面,像是在凝望一点点流逝的过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