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鲤城: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始创于唐代,现存东西两座石塔建于南宋,大雄宝殿重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是闻名海内外的闽南古建筑。它属于禅宗丛林,重视明心见性之顿悟与实践清规,力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寺殿宇力求朴素,殿内双塔制为佛寺史的一种过渡形态,佛教初入中原先盛行单塔,后来岀现双塔,最后塔不建在中轴线。
开元寺范围广袤,中轴最前方隔着泉州城内的东西大街,竖立“紫云屏”照壁,与山门对望,山门后带拜亭,面对一个大院落,两边有历代所遗留下来的石经幢、舍利塔以及山蕉叶的阿育王塔等,尽头大台基上即为重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两侧回廊相接及围绕大殿的走马廊,此乃唐代以来典型佛寺的布局,明清时期的佛寺通常不设廊道,而是作为配殿使用。
大雄宝殿为歇山重檐式屋顶,面宽七间,进深五间,前后带步口廊。该殿始建于唐,历唐、宋、元、明四朝屡毁屡建,格局逐渐扩大,目前保留的是明代重修的格局架构。它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其一为殿前有一大月台,月台基座雕饰充满了浓厚的印度风格,应是重修时由他处移置于此,走马廊有好几根柱子也是取自印度教寺庙,可见佛教吸收融合的肚量,也为泉州自古文化交流留下的见证。二是在大雄宝殿内,岀现许多飞天乐伎木雕斗棋,它同时兼顾装饰与结构双重作用,人们到大殿中参拜,总是不能忽略这几十尊手持各式乐器的飞天乐伎。飞天乐伎在梵文中称为“迦陵频迦”,即所谓妙音鸟;以妙音鸟来侍奉大佛,仿佛殿中随时洋溢着庄严美妙的乐音,充满佛教故事的意象。
大殿前东西两侧各有石塔一座,年代较中轴线的殿堂来得早,像一对双胞胎,远看相同,近看不但位置有异,高度及细节也不一样。双塔原为木结构,至宋代才易为石构。中国北方多砖塔,福建产优质石材,因而石造佛塔较多,不但是中国石塔最多地区,而且技术最精良,体形也较宏伟。开元寺东塔额题“镇国塔”,西塔额题“仁寿塔”,塔高皆五层,墙内有中心柱,并以石梁及石斗棋联结外壁,留设圈回廊以置楼梯。为了强化结构,石塔每层皆有“真窗”与“盲窗”,且交替出现。最值得注意的是檐下的石造斗棋,从额柱出挑二次,并有“皿斗”的特征,表现着极古老的做法。
另外,开元寺大雄宝殿正后方有一座八角攒尖三重檐的甘露戒坛,这是出家人举行正式受戒仪式之殿堂。甘露戒坛的建筑形式特殊,由八角攒尖顶、重檐的四角攒尖顶和歇山顶三种屋顶所组成,因此可见其外观的四角屋顶上方覆以八角顶,形式有如巨大的华盖,罩在殿内佛像之上,内外呼应极为协调。殿宇上方置八角藻井,下方转为方形,中央耸立石造坛台,供奉卢舍那佛像,寺隅则供置金刚力士,空间高低层次得宜,衬托出庄严的宗教气氛。
漳州龙海:慈济宫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村的慈济宫,是一座主祀保生大帝的道观,始建于北宋景祐四年()。保生大帝原为道士,在泉州同安一带行医,得到人民的爱戴,海峡两岸皆尊为医药神,台湾也建造了许多保生大帝庙宇,例如台北保安宫等,然其香火多源自白礁慈济宫。
白礁为保生大帝吴真人出生地,宋代始建庙,历经明清数次重修,现貌多为清光绪四年()大修之结果,规模宏大,结构精巧,为一座典型的闽南式宫庙。慈济宫坐东北向西南,依山势而建,前殿面宽五间,做二层楼阁,殿内有藻井,其斗棋左右不同,推测为分由两组匠师承作之结果,这种施工形式也被称作“对场作”。中天井有一座花岗石献台,据研究为宋代遗构,须弥座浮雕神仙图案,构图流畅。台上置石狮一尊,亦传为南宋原物。献台下有一口龙泉井,其泉水相传可治病。白礁慈济宫在宗教信仰上有悠久历史,其建筑的龙柱、石狮、龙虎垛与木雕艺术皆为闽南建筑之杰作,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思明:南普陀寺
厦门南普陀寺初建于唐末五代,因其观音道场可与浙江普陀山相比,所以人们尊称它为南普陀寺。其寺建于鼓浪屿五老峰下,背山面海,气势雄伟。它的殿堂甚多,除了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及藏经阁外,在大雄宝殿之后有一座大悲殿,清初由施琅创建,供奉观音菩萨。至年重建为八角形三重楼阁式聘请溪底大木匠师王益顺主持设计建造,王氏的姓名如今尚可见铭刻于楼阁之石造台座,题“民国十九年岁次庚午春月工程师王益顺”。
大悲殿供奉干手观音,信徒颇多,成为南普陀诸佛殿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王益顺在此之前并未设计过类似的八角形楼阁,因此可谓具开创性。阁为正八角形平面,台基高达三米,围以石栏,前后石级。柱分内外两周,底层设回廊,两层及三层的柱子向内缩,使屋顶层层收小。每层屋檐之间可见连棋,外悬吊筒,底层悬出四朵,中层悬出三朵,顶层悬出两朵,层层递减。值得注意的是此殿的结构,由于跨度较大,结网以放射状排列斗棋,在回廊可见如车辐般的斗棋,宅内的结网分为三层井,下井用四十组斗棋,中井用三十二组,上井用二十四组最顶端则缩为十六组。主从有别,繁简分明,在构造上甚为合理。
台湾彰化:鹿港龙山寺
鹿港龙山寺创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主祀观世音菩萨。至道光十年()有一次较大规模之修建,修建内容及捐献者在石碑上留下记录,建筑属于泉州风格,大木结构与石雕艺术水平颇高,为清代台湾建筑之代表作品。寺之规模宏大,包括山门、五门前殿、戏台、拜亭、正殿、两廊及后殿。其中,山门之构造奇巧,形式秀丽,并且运用了减柱及移柱并施之法,匠师在此展现了优异而熟练的木结构技巧。
在五门殿背后,戏台的八角结网(藻井)是台湾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成于道光九年(),跨距也是最大的。斗棋形式丰富,有插棋造与计心造。棋身多为简洁的“葫芦棋”或“关刀棋”,但年重修时多在棋身上加绘“螭虎棋”,显得过于华丽。石雕部分,五门及正殿拜亭各有一对泉州白石所雕蟠龙圆柱,姿态雄健、刚劲有力,一直被公认为全台最好的作品,这是乾隆、嘉庆至道光初年流行的风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