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介绍 >> 正文 >> 正文

在泉州开元寺旅游,看什么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2/10/2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s://news.iresearch.cn/yx/2019/10/304151.shtml
开元寺勤佛日泉州西街

每个农历月份的26日,泉州开元寺都会举行“勤佛日”,而尤以腊月26日为最。寺内梵音缭绕,寺外的西街也是人声鼎沸。这座福建最大的寺院,俨然已经成了古城泉州的象征和游客必去的打卡点。那么来开元寺看什么呢?

看点一:桑莲传说

这片地在唐垂拱二年(年,武则天时代)原属巨富黄守恭所有,遍植桑树。后梦见“桑开莲花”,于是将地全数捐赠,用于建寺,并将五子迁往“五安”-南安、同安、惠安、安溪、诏安,成为“江夏黄氏-紫云衍派”的始祖,后世人丁兴旺。寺院为感念其捐地之善,于寺内建檀樾祠,专奉黄守恭的禄位,成为这一派系黄氏的祖庙。“紫云”两字是来自“紫云盖地”的传说。据说寺的大殿建成后,忽然天降“紫云盖地”,致使殿前的大庭内,一千三百多年寸草不生。寺前“紫云屏”,大殿侧的“古桑树”都是这一传说的记忆留存。

寺前的照墙“紫云屏”建于明万历四年(

看点二:弘一法师和开元寺的结缘

民国奇人弘一大师(李叔同)在泉州前后生活了14载,最后也是终老于泉州。而开元寺是大师主要驻锡之地。寺内东侧的“弘一法师纪念馆”可以一观大师在泉州的足迹。朱熹的这句“泉南佛国”的评语,也是由大师亲笔书写的。

“此地古城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楹联

看点三:东西塔

这两座塔已经成为古城泉州的名片了。无论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的正午,还是黄昏夕照、落日余晖的傍晚,两座矗立了八百年的石塔都是一道绝美的风景。两塔开始都是木制构造,后几经损坏都换成了砖石结构。从南宋时期(年)建成以后,几经风雨,甚至经历了年(明万历年间)的泉州八级大地震,依然屹立不倒。所以,她们在泉州人心目中是神一样的存在,也是航海时代泉州人远渡重洋时心中不灭的航灯。

沿着中轴线的建筑都值得一看。特别是大殿顶上由造型各异的“飞天女”,以及各种形制的立柱86根。再往后走的甘露戒坛、藏经阁也值得一看。

浅谈佛教

泉州的大开元寺原名叫“莲花寺”,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下令要天下各州都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寺名,于是这里改名“开元寺”。目前全国各地仍留存有多个同名寺院,其中泉州开元寺、河北邢台开元寺和潮州开元寺、福州开元寺规模较大。泉州的这座占地7.8万平方米,这个规模据传仅是该寺最盛时期的十分之一、二。泉州开元寺最鼎盛的时期,是元朝至正时期(年),《温陵开元寺志》记载:“禅风远泊,衲子兢集”,“食常万指”。当时有寺僧千人,周围相关的僧侣支院达所,可谓盛况空前。

大雄宝殿的“桑莲法界”

佛教是来自西域的宗教,在中土的传播也是几经波折。魏晋和唐朝都有一个非常繁荣的兴盛时期。但是寺庙一多,僧众云集,就对统治阶层构成了很大威胁。第一寺庙的财产、人口不用交税;第二僧众习武成风,冷兵器时代是潜在的的军事力量。所以历史上“三武一宗”的“灭佛”运动都是打着“救国救民”的旗号进行的。以北周武帝(公元年--年)为例,他推行“灭佛”,退还寺院余座,僧尼三百万人,这个人口占当时北周全部人口的七分之一!寺庙发展到这个程度,中央政府如果还是无视,那就反倒不正常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经历了几次“灭佛”,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开始很注重和本土的“道教”、“儒教”的结合了。目前我国流传的佛教也和海外的佛教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在千百年的发展中融合了本土各种教派的思想,发生了衍变。而本土其他的教派、学派也在这个融合过程中吸收了佛教的营养。比如儒学到了宋、明时期就吸收了很多佛教的精髓,明代王阳明的“心学”就是集“儒、佛、道”于一身的思维体系。

后记

在中国,佛教的社会功能和西方的基督教很相像。信众向佛祖倾诉不顺、祈求平安富贵、捐赠以行善或者救赎等等,让人们心中有了依靠、有了寄托。而在战乱年代,寺庙和教堂,又都成了救助苦难者的避风港,让多少人可以艰难地延续着生命。明太祖朱元璋寄身皇觉寺,南京大屠杀时栖霞寺对流亡百姓的救助都是例子。

只是近代的寺庙,商业气味过浓,有一些已经严重违背了“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佛教理念,也许,是会在后世留下骂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