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团一行在开元寺参观东南网记者卢金福摄
参访团一行在开元寺参观东南网记者卢金福摄
东南网5月28日讯(本网记者卢金福)今日上午,“中国有约遇见福建”年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泉州,探访了千年古刹开元寺和蟳埔村,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海丝”历史遗存和多元文化融合。
开元寺位于泉州子城西门外,寺院由中路主体建筑群、东西石塔及东西两路附属族群等组成。在泉州申遗办工作人员曾国恒的带领下,参访团参观了开元寺,了解该寺的历史和建筑特色。
据介绍,开元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寺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主要建筑包括自南向北依次为紫云屏、天王殿与拜亭、拜庭及东西廊、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及其东侧檀越祠。东、西两侧矗立着镇国塔、仁寿塔两座宋代石塔,整体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
“开元寺体现了泉州的多元和包容。”曾国恒表示,开元寺院经济及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在开元寺大雄宝殿后廊,有一对雕刻有印度教神话故事的石柱,柱上雕刻的图案以毗湿奴及其化身的神话故事为主,配以八幅中国吉祥图,有中国人喜欢的菊花、牡丹花等图像,充分体现了中印文化在泉州这个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相互融合、和谐共存。
来自加拿大的网络名人柯克·阿佩兰在开元寺做节目东南网记者卢金福摄
参访团一行在蟳埔村参观东南网记者卢金福摄
参访团一行在蟳埔村参观东南网记者卢金福摄
在泉州湾的出海口,有一群独具闽南民俗特色的渔家村落蟳埔村。当天上午,参访者一行在蟳埔村参观了蟳埔女开海蛎、蟳埔服饰、蚵壳厝等,深入了解蟳埔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村落的妇女们祖祖辈辈因特定的劳动环境,独特的生活习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乡土民俗风情,人们称她们为‘蟳埔阿姨’。”来自湖北的蟳埔媳妇蒋玲玲表示,蟳埔女与惠安女、湄洲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她们均具有闽南妇女勤劳、勇敢、朴实和贤惠的优良品德。蟳埔村的男人们大部分从事外海捕捞作业或漂泊在世界各地的远洋巨轮上;妇女们却长年从事内海养殖和捕捉鱼虾,挑担穿行于集市贩卖鲜活水产,在内操持家务、教育子女和照顾老人。
在蟳埔村有一种特别的建筑叫蚵壳厝,花岗石的墙基,红砖砌的方框、窗框,红瓦铺就的屋顶,红白相间、鲜艳古朴闽南红砖厝风格鲜明,蚵壳厝外墙上密布的大贝壳在格外耀眼,吸引了参访者一行围观拍照。“最早由蚵壳建造的房屋,蚵壳并非产自泉州,而是古时候泉州远洋商船返航时垫空船转运而来的,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证。”蒋玲玲说道。
在蟳埔女传统服饰传习所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蟳埔女的特色服饰、簪花围以及其他饰品。参访团一行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晨,听他介绍蟳埔女服饰工艺的特色。蟳埔女头饰是传统服饰中的一大特色,它将秀发盘于脑后,系上红头绳,梳成圆髻,然后再穿上一支“骨髻”,另用鲜花的花苞或花蕾串成花环,以发髻为圆心,圈戴在脑后。“头饰常用的素馨花、含笑花、粗糠花等,据传是从西域移植而来。”蒋玲玲说道,头饰不仅漂亮,而且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26日晚上,参访团一行还参观了泉州的古街,走访了濠沟墘、金鱼巷(润物无声文创展、南音阁、特色小吃)、中山路(打锡街和上海理发厅复合空间)等地。
“在泉州看到了开放和包容,这里曾经受到各类外来文化的影响,能够和谐共存,还看到不同宗教的遗迹,是难得的世界宗教博物馆。”来自苏格兰的新华网外籍记者安德濡表示,泉州是一个很友好的城市,让人感觉气氛很融洽。
来自加拿大的网络名人柯克·阿佩兰每到一个参观点都会进行拍摄,并向他的粉丝讲述福建的所见所闻。“这里的历史文化遗迹保存得很完整,让人感到震撼,是很鲜活的故事素材。”他说道,泉州是海丝的起点,行走在泉州大街小巷中,可以看到许多历史古迹,见证了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口的历史,以及中外经贸文化交流上的繁荣。同时,泉州的多元宗教文化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印证了中国的宗教自由,要让国外的网友了解中国真正的面貌。
据了解,泉州曾是10-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中高度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它作为宋元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此次泉州申遗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构成,分布在自海港经江口平原并一直延伸到腹地山区的广阔空间内,它们完整地体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多维度地支撑了“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价值主题。
参访团一行在泉州古街参观东南网记者卢金福摄
本文来源:东南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