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年考古业务汇报会上获悉,在年,正定开元寺南遗址的考古发掘最终对遗址内各遗存系统布局的演变情况有了明确的认识,该年度的考古发掘为开元寺南遗址的野外工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年出土文物。
开元寺为正定八大寺之一,坐落在正定城中心偏南、燕赵南大街西侧,始建于东魏,唐代改名为开元寺,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正定城内现存寺院中始建年代最早的寺院。从年起至今,作为河北省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城市考古发掘项目,开元寺南遗址考古发掘每年都会给人们带来新惊喜,也为今人复原了一幅千余年前正定古城居民的生活图卷。
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年出土文物。
正定开元寺南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陈伟表示,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年度考古发掘自4月1日正式启动,至11月30日结束,共布10m×10m探方3个、解剖沟9条,实际发掘面积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现象41处,出土遗物近件,时代跨越北朝至明清,按照功用主要可以分为日常生活用具、宗教遗物、建筑构件几类。期间考古队在前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围绕开元寺寺庙建筑系统、唐五代城墙防御系统、宋金至明清时期民居街巷系统等三个遗存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考古工作。通过考古发掘,对开元寺南遗址内各遗存系统布局的演变情况有了明确的认识。
陈伟介绍,本年度考古发掘解答了前期考古中的部分谜团,比如宋金至明清时期民居街巷系统中,他们就发现这一带民居街巷系统有个动态变化过程,北宋时期的民居、商铺、作坊主要分布在城墙南侧,北宋前期这一区域主要是作坊区,后期则主要为商铺、民居。“今年我们发现了一处分布广泛的铜器制造作坊区,初步推断年代为北宋早期。由多个作坊组成,作坊均为棚式简易建筑。作坊地面密集分布有形状各异的灶址,可能与不同的加工环节有关,灶内发现有铜渣、煤炭遗存,作坊内发现有坩埚、石范、小件铜器等遗物。”陈伟说,同一时期,隆兴寺的大菩萨正在铸造,在北宋早期同时出现了这么多与铸铜有关的线索,足以说明当时正定古城手工业的发达,而随着岁月变迁,这片作坊区又成了商铺和民居。
正定古城在唐五代时期是河朔三镇之一,自唐至明清一直作为州、府治所所在,是河北省保存状况最好的古今叠压型城市遗址,开元寺南遗址考古发掘从寺庙结构、城市平面形态、城市功能分区三个层面复原了正定这一府、州级城市的布局和变迁,立足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这些新发现和新认识不仅丰富了正定古城的文化内涵,也为华北地区中古以来府州一级的城市考古研究提供了一个完善的个案。
对此,陈伟表示:“几年来我们的考古就是在寻找正定古城的脉络,每年都有新发现和新收获。如今开元寺南遗址的野外工作已告一段落,但正定考古还在延续。我们将整合资料,尽快把考古成果汇成报告。同时还将依托城市考古的特色和优势,继续与当地相关部门联手,开展考古进校园等公众考古活动,普及历史文化和考古常识。”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业务汇报会举办年河北考古硕果累累
12月23日至24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年考古业务汇报会在河北省博物院的报告厅举办。在这次考古盛会上,国内考古领域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过去一年河北主要考古成果进行交流和探讨。
崇礼邓槽沟梁遗址入选年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泥河湾后沟6号地点揭露6个古人类文化层,构建起泥河湾盆地中更新世的地层与文化序列;尚义四台遗址再次填补河北坝上新石器早、中期考古研究空白;中原文明进程研究项目—武安赵窑遗址首次发现聚落环壕遗迹;邯郸百家村遗址再现赵文化内涵;行唐故郡车马坑又增添了新的考古研究内容……汇报会上,全省17个考古项目的负责人介绍了考古新发现和新亮点。
“本年度,河北考古人克服了疫情、雨季较长等困难,可以说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表示,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继续发扬老一辈考古工作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推进“人类起源与演化进程”“中华文明起源”“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等考古中国重大工程项目;同时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提高对出土文物保护能力和考古信息采集管理、综合分析和研究水平。
据了解,此次汇报会于24日宣布“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以及“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
故郡城址年代最早可至春秋晚期行唐故郡遗址考古工作继续进行
“年,行唐故郡遗址的考古工作主要围绕二号车马坑周边相关遗存和故郡城址内部区域开展,累计发掘平方米……”在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年考古业务汇报会上,行唐县故郡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春长介绍了该项目的最新进展。
行唐故郡遗址年考古发掘新收获故郡遗址位于行唐县故郡村,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地带,东靠大沙河,南、西有曲河环绕。——年考古发掘确定,遗存主体年代为东周时期,自春秋晚期延续至战国中期,为早期鲜虞——中山国的代表性遗存之一,文化面貌具有明显的北方戎狄族群特色,同时又深受华夏系统文化的影响,对研究东周时期戎狄等北方族群的华化进程乃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年,行唐故郡遗址累计发掘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后岗一期文化灰坑1座,春秋晚期灰坑及灰沟各1座、战国早期车马——殉牲坑(隶属M2)1座、杂殉坑1座(隶属M58)以及战国中期的陶窑1座、灰坑75座、灰沟2条。“遗址出土完整或可复原器物有小件铜器、铁器、骨角器、海贝等余件。新石器时代遗物主要为红顶碗。春秋晚期遗物有夹砂红陶乳足陶鬲和泥质灰陶豆等。战国早期遗物有镳衔、铜泡、勺、泥质灰陶罐等。战国中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纹饰以绳纹为主,有粗细之分,还有少量附加堆纹、弦纹、暗纹。陶器器型有碗、豆、釜、盆、罐、纺轮、圆形陶片以及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构件。”行唐县故郡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春长说。
据介绍,年的考古工作勘探、发掘确定了故郡城址南侧环壕的走向、形制结构及文化内涵,其时代不晚于战国中期。“环壕就是壕沟,我们推测当时的城不一定有城墙,环壕就相当于护城河。”张春长介绍,考古队初步了解了故郡城址内部遗存分布状况及时代特点,其年代最早可至春秋晚期,为阐明城址的年代、历史沿革及文化内涵、城址与居址、墓地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发现了城,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结构很有意义,可以进一步寻找他的文化内涵,也为以后的保护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说城址的地表是如今的村落,还不能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张春长也盼望着后续的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早日揭开行唐故郡遗址的面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