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由印度传入。也就是窣堵坡,比如印度的桑吉大塔。所以一开始,塔是坟墓,是佛的象征。一开始拜佛拜的是塔,所以殿堂围着塔来的,即中心塔院制度。后来塔渐渐退出中心位置。有前塔后殿、前殿后塔、塔殿并列。当然也有双塔的布局。福建泉州的开元寺便是如此。在宣城敬亭山下也有,叫“广教寺双塔”。如此塔刹已残,造像有小部分保存完好。再看塔后的广教寺,石佛殿在清乾隆年间还在,抗日时期被搞毁了。现在只留下房址、排水沟及残垣断壁。倒是杉树纤细挺拔,残存着对这座寺庙过往的记忆。塔,是中式的建筑。因为来自印度的窣堵坡,和我们的楼阁结合之后,就产生了这种楼阁式塔。毕竟木塔不易保存,除开石窟中见到的之外,中国大地上最常见的就是砖塔、石塔了。河南嵩山嵩岳寺塔是保存至今最早的砖塔,建成于北魏正光(年~年)年间。也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的密檐塔。当然楼阁式塔早在东汉时就开始建造了,眼前这座广教寺双塔,则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年)。但唐到宋时期,塔的形状从方形过渡到了六角形至八角形。所以在唐代,由于早期砖仿木结构,所以平面多是方形的。所以这算是沿袭唐风,虽然已经是北宋末年了。有材料说,这是我国宋代古塔实物中由唐至宋平面楼阁式四方塔演变仅存的孤例。双塔的看点,除了外观形制,还在于造像、碑刻。在第2层南壁门上,砌有宋代苏轼手书《观自在菩萨如意轮陀罗尼经》刻石。但是,无法亲证。倒是宣城博物馆有拓片可以观摩。塔前也有一块新的,但和拓片相比,我觉得刻得不好。地点:安徽宣城市广教寺双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