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资源 >> 正文 >> 正文

建文帝自焚还是出家说法不一,专家只能用四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5/3/25

建文帝自焚还是出家?说法不一,专家只能用四个字解释最终下落

朱元璋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年号建文。朱元璋在位之时,为了巩固大明王朝的统治,确保实权始终掌握在老朱家人的手中,他便将子孙封为藩王,手握重兵分驻要害之地,以为中央王朝的屏障。他的这一措施确保了外人没有了夺取朱氏江山的能力,但留下了皇族内斗的隐患。果然,朱元璋一死,他那些如狼似虎的儿子不把儒弱无能的建文帝朱允炆放在眼里,而感受到了威胁的建文帝则采取了削藩之策,对众位皇叔进行打压削弱。于是,本来就居心叵测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借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最终笑到了最后,率军攻进了南京城。而建文帝的下落也成为明史第一谜案,数百年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各种野史、传说也都留下人们无尽的猜测和演绎。

正史的说法是,南京城破后,建文帝知道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烧宫殿,和后妃一起跳入火中自焚而死。朱棣看到宫中火起,急忙命人救火但没有来得及。面对建文帝烧焦的尸体,燕王朱棣十分悲伤,抚尸痛哭,说他只是前来帮助皇帝学善,你又何必自寻死路呢?然后就厚葬了建文帝。然而民间对这一说法并不买账,认为这只是朱棣对自己造反行为的一种美化,是为了断绝建文遗臣的希望,更多的人选择相信建文帝并没有死,而是逃了出去,流落民间出间做了和尚。而对于建文帝到了哪儿当和尚,也存在多种观点。

观点一,江苏吴县。《明史》记载朱棣其实对建文帝自焚而死的事,也产生过怀疑,有人告诉他建文帝削发为僧外逃了。他就把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抓起来,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他一面派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一面派户科都给事中胡濙遍行乡野搜寻建文帝的线索。直到永乐二十一年,胡濙终于访得建文帝一直藏在江苏吴县普洛寺内,多年来一心为僧,无复国之意。朱棣得到消息后不久,建文帝死于江苏吴县穹隆山,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

观点二,贵州安顺境内的高峰寺。据《平坝县志》记载:高峰寺内有两块石碑,一块石碑上刻有“秀峰肇建文迹尘知空般若门”的铭文,另一块石碑上刻有开山祖师秀峰收留建文帝的经过。有人据此认为高峰寺就是建文帝出家之后的归宿之地。

观点三,浙江兰溪东山。东山又名皇回山,山中寺院里的和尚世代口传建文帝在此削发为僧的传说,并说寺院中还保留有建文帝的隐居之处和古碑遗迹。在寺院的大殿内,塑的是身穿袈的建文帝像,左右两旁分别为陪伴建文帝出家的杨应能、叶希贤两人,院内还保存有建文帝出家后所作的诗:“百官不知何处去,惟有群鸟早晚朝。尘心消尽无孝子,不受人间物色侵”。

对于建文帝逃出南京后的下落,还有人认为,建文帝从南京城逃出之后,知道国内已无容身之所,从泉州开元寺,转逃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并在那里隐居。据说,当地的华人,至今仍在每年农历五月十六建文帝登基那天举行隆重的拜“皇爷”之礼。后来明成祖即位之后,派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流落海外的建文帝。

综合上面几种说法,朱棣在即位后,也不相信建文帝已经投火自焚,他下令搜寻建文帝是历史事实。但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各类史书和专家对建文帝的下落只能用四个字解释:“不知所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