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资源 >> 正文 >> 正文

古称佛国的泉州,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故事多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4/10/2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www.bdfyy999.com/bdf/zhongkezhuanti/m/102350.html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话“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此地就是泉州。相传开元寺全盛时,有众数千,海内外硕德高僧云集于此,故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誉。泉州人才辈出,有宋一代,中进士的就有八百六十二人,名副其实的“满街圣人”。而这开元寺不仅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建筑本身也充满传奇色彩。今天Abby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开元寺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是明代崇祯十年的建筑物。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这开元寺双塔可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而且安如泰山。历史上泉州在明万历年间发生过八级地震,还有多次台风洗礼,仍屹立不倒。

东西塔每一层嵌有佛教人物浮雕16尊,两塔共有尊。须弥座上,还有佛传图40方、花卉鸟兽图48方,以及侏儒16尊。其中,东塔象征东方娑婆世界,分五层,表示佛教修行的五种境界。西塔象征西方极乐世界,也分为五层,代表“八方上下的十方世界”。东西双塔一样,每一层每一面的浮雕人物,都以二人为一组。

东西塔其实有各自的名字,东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原为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木为砖,南宋宝庆三年(年)改七级砖塔,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年)至淳佑十年(年)间重建,高48.24米。被称为“石塔之王”,并于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

东塔第二层有唐三藏与《诗话》中的猴行者一起的石雕。之所以说是猴行者,是因为开元寺东西塔上为南宋浮雕,而《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作。据专家分析是和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更加贴切。细看石雕上的猴行者没有唐三藏高大,拉近焦距可看清猴相,相当乖巧拉着唐三藏的衣袂。

东塔须弥座上有一“薄荷示迹”的浮雕,讲述的是僧人辨聪和一头名为“勃贺”的猪的故事。僧人辨聪云游五台山后,将要回京都,有一位老僧托他带一封书信,上写“东京城付勃贺”。辨聪到东京,遍访各处没有勃贺其人。一天,见一屠夫赶逐一头大猪,口中呼喝“勃贺”。辨聪问为何这头猪的名字叫勃贺?屠夫说,这头猪能管领群猪不乱跑,保护庄稼,又爱吃薄荷,所以叫它“勃贺”。辨聪听罢,便把书信递给勃贺。这头猪就把书信吞下,像人一样用后足站立,化去不见。让人好奇吴承恩是不是从这里获得“猪八戒”的灵感呢?

西塔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北政和四年(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木为砖。今石塔为南宋绍定元年(年)至嘉熙元年(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塔身上的人物浮雕除了佛教护法,上面不乏一些对佛教交流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比如达摩祖师、梁武帝等。

西塔第四层东北方向的一面浮雕石像,是一个猴头人身的形象,强壮威猛,尖嘴圆目,凹鼻凸腮,头顶套金箍,耳朵挂耳环,脖项一串念珠,腰挂经书葫芦,左手举一支鬼头大砍刀,刀尖右手握在胸前,手拿一粒“念珠”,浮雕左上角刻有“猴行者”三字。年7月研究孙悟空人物形象的专家、日本北海道大学中文系教授中野美代子专程赶到泉州,直奔开元寺西塔的第四层,寻找“猴行者”。泉州西塔猴王哈努曼的雕像成于南宋,远远早于明代《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所以日本的中野美子说孙悟空的故乡在中国福建的泉州,意思是说中国的孙悟空受印度的猴王哈努曼影响,吸收了印度神话的传说,而且最早出现在泉州,更加确认自己到泉州之前就提出的“孙悟空原型在福建”的观点。

此外,有意思的还有仁寿塔(西塔)旁有块刻着心字的石头,据说唐朝就存在于此。曾吸引到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前来研究。不难发现这和我们常见的心字太不一样了,把心中的那一点改在下面,被称为放心石。寓意是“提起千般烦,放下万事空。弹指一瞬间,看尽繁花;繁华,只一眼,便是天涯;一念起,一念灭!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听说早前在西塔的四周都有放心石,喻为四方。民国时期西塔的西边、南边、北边变成民居,就把石头给搬出去了,只剩下东边这块。

除了塔上浮雕与《西游记》颇有渊源,在电视剧83版《西游记》第6集《祸起观音院》中,也有开元寺熟悉的身影。那集是说悟空请来观音,收服了黑熊怪。当观音离开时,背景出现了西塔和大雄宝殿(又为“百柱殿”)的屋檐,唐僧师徒的背景中则出现了大雄宝殿门口的诸多柱子。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开元寺比想象中更加神奇了呢?端午将至,顺祝大家端午安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