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资源 >> 正文 >> 正文

潘田华西桥和阳朔遇龙桥只差一头牛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4/8/12

潘田“华西桥”和阳朔“遇龙桥”:只差一头牛作者:朱诗向

在潘田镇新联湖洋背村口,有一古桥,名曰“华西桥”,为单孔石桥,桥高六米宽四米,旧时,黄金、留隍、潘田到汤坑都要经过此桥,可谓:一桥飞虹连古今。

“华西桥”的历史,时间要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根据随行的杨进发老师介绍,当时潘田隶属于潮州府管辖,潮州开元寺有个僧人,化缘经过潘田时,不凑巧天降大雨,又饥又饿,山溪水暴涨,一时间无法通过溪对岸,也无法从留隍搭船赶回开元寺,只好躲进一农户家避雨。这家主人见到有客到来,就热情招待这位僧人,并煮番薯招待他。僧人为了报答潘田人的好心,决定做一件好事,修一座桥梁造福潘田人。僧人筹集了一部分钱,加上乐善好施的潘田人捐一部分钱,筹集的钱很快足够了,修建一座桥用不完,于是,就在潘田修建了三座桥。第一座桥叫“华南桥”,位于潘田南北溪合流的水口庵;第二座桥叫“华明桥”,位于潘田白盆铺;第三座桥,就是这座“华西桥”。

“华西桥”因为有一座新的水泥公路桥通行,因此石头垒造的“华西桥”经年未用,如同毁弃,周边杂草比人还高,几乎无法前往。同行的朱国刊老师是这村子里的人,小时候经常在这附近游玩,据他回忆:当年“华西桥”旁边还有水车压榨茶油,在水流的冲击下,水车咿咿呀呀声在山谷回响。

由于石造的“华西桥”弃用已有一段时间,草木杂生阻隔道路,无法直接抵达。国刊老师一马当先、拨草开道,费了一会功夫,终于到了桥上,举目四望:芳草连天碧,桥上听溪声——如同置身在阳朔的“遇龙桥”上。如果这时“手牵一头水牛,肩挎一把犁耙”,不就是一幅“诗画田园”的山水画卷——今人有诗为证:田园秋色满怀收,山水风光画里求。一曲牧歌惊好梦,炊烟袅袅惹乡愁。

“华西桥”今日踏足,始见真容,借古人诗词一解胸臆: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秋风花草黄。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不过除了“诗情画意”,总觉得还欠缺什么?对,是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有人说: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做家乡。人生像是一场旅行,不知道哪里是终点,那么就不要放弃旅途中的风景,路过潘田“华西桥”,就停下一刻“偷逍遥”。行色匆匆,不如行事从容——“弃浮荣,忘羁绊,胜秋蓬。乐天命、所遇皆通。随缘一饱,算来奚用禄千钟。甘闲守拙,捱清贫、岂顾顽铜。陪霞友,邀风月,临溪石,对岩松。论坦然、出世家风。烹金炼玉,斡旋牝虎与玄龙。而今重悟,万缘空。”

也有人说:有钱农村是净土,无钱农村净是土。是的,人总要成长,负重而前行。一花一草一世界,一念一思一尘缘。试问:天地间何处是战场、何处是家园——回到潘田,就抽个时间,看一看风雨江湖之后的“华西桥”曾经走过的岁月沧桑。如果您有“把农村变成净土”的雄心,可以在“华西桥”边,养一头水牛,放一副蓑衣,戴一顶斗笠,扛一把犁耙……出租拍照,构筑一个绝美的“网红农家牛照,老人牵牛从早拍到晚,被游客围着一层又一层”场景,总之,阳朔遇龙桥、福建杨家溪、江西石城人造烟雾….....都是您的“导师”。“

华西桥”不只是一座桥,她连接着古今潘田的历史。已是“重阳”将至,满目秋意,“华西桥”——待到春天来看你,以敬宋代黄庭坚的千年一词!

爱我潘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