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在苏东坡提到潮汕瓦屋的时候,潮汕现存最早的“府第式”民居——潮州市葡萄巷的许驸马府已经兴建了;
这座府第是全国唯一一座建在京城之外的驸马府;
许广平是许驸马的后代,所以鲁迅是潮州的女婿;
早于文字记载的驸马府
一千多年前,潮州前七贤之一的吴复古就以潮州的瓦屋始于韩愈,请好友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为韩愈写上这一“功绩”。但苏东坡没有遵嘱写上,并在致吴复古的信中解释说:“然谓瓦屋始于文公者,则恐不然。尝见文惠公(即陈尧佐,后谥号文惠)与伯父(苏涣)书云:岭外瓦屋始于宋广平,自尔延及支郡,而潮尤甚,鱼鳞鸟翼。”故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不欲书此。”
这应该是这是涉及到潮州民居的最早文献。信中所说的宋广平,即唐玄宗年间的名相。陈尧佐认为瓦屋兴起于宋广平年代,其实在此之前,澄海龟山的汉代遗迹已见红瓦青瓦。唐开元年间兴建的潮州开元寺已是规模宏大的寺院,故只能说宋广平时代是瓦屋得以在民间推广的年代。而许驸马府始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间,也远远早于苏东坡的记载了。
全国唯一在京城之外的驸马府许驸马府为北宋第五个皇帝英宗之女德安公主之驸马许珏的府第;是全国唯一一座建在京城之外的驸马府。
潮州由于历史上是州府所在地,因此有不少官吏在这里建起府第。所谓府第,是日常居住的地方,属于民居的性质。但由于他们的地位,因此府第的建筑就不同于一般民居,不仅规模大,而且也比较考究。许驸马府代表了现存潮汕“府第式”民居的最早形制。
潮州“府第式”民居最早形制
位于潮州市区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4号的许驸马府占地面积不大,只有二千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五间。这种既有从厝,又有后包(仅供下人居住),以中庭为中心的主次分明的建筑风格,“源于古老的地主庄院,以后因当地根深蒂固的宗族制,使其演变为带护厝与后包的形式”是现存潮汕“府第式”民居的最早形制。
从许驸马府开始,位于揭阳榕城的建于元代的石鼓里民居,以及潮州金石仙都村明代嘉靖年间的状元林大钦的祖屋(官厅)等,已是带护厝的多进的“府第式”民居。
驸马府初建于北宋治平元年(),经过历代大修,宋代实物已保存不多。方正规矩的布局(许府整座建筑面阔42米,进深47米),出檐平缓且呈弧形弯曲的屋顶,起翅的翼角,两层的蝴蝶瓦(底瓦凹面朝上,上再交迭凹面朝下的瓦片),刻着古朴莲纹图案的木门簪,紧密的窗棂,竹编的灰墙以及雕饰简单的梁柱等等。
许驸马府的一大特点:门槛很高;这就代表了主人家的身份和地位比较高。一般的人家是不容许建造这么高的门槛,这就是所谓的“门第高”。据称,许驸马府的门槛是潮州现存古民居中最高的人家。
潮汕民居很讲究风水,许驸马府里面是看不到排水口。因为水是“财”,财气不能外露。所以潮汕民居基本不建阳沟,会藏在大厅的下面。而且排水的地基从外到里是慢慢升高的,所以水会弯弯曲曲地围绕着整个屋子排出去,寓意“步步升高”。
三位老祖、数位名人
第三进的正中香火堂悬挂了三幅画像:广东许氏的三位老祖:
正中这位叫做许天正,是唐朝的一位将军。当年他奉朝廷之命来到福建平定沿海一带的淆乱,所以许氏就是由他从中原迁徙到福建这边来定居,被誉为“漳南开基”始祖。
北宋之后,这支许氏由福建迁徙到到了潮州。这就是第二代祖先许申(右侧的画像),他跟随父亲许列一起来到潮州,因为比较勤奋、并且天资聪颖,所以官位做到了刑部郎中。许申在潮州地方影响颇大,他推动教育、农耕发展,被推崇为唐宋时期潮州八贤之一。
许氏三位老祖许钰、许天正、许申(从左到右)
第三位,就是许驸马许珏本尊。
许钰是潮州许氏的第五代祖先,潮汕各地的大部分许氏子孙基本都是驸马这一系的子孙后代。其中有一支很有名的就是从潮州迁到汕头沟南许地村。
许氏始祖伯夷画像
现在沟南许地的村口,刻有“沟南许地”四个红色大字的照壁依然屹立,字体取自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夫人许广平即是许氏族人)。
清朝的时候再由沟南许地迁到广州、北京,很多知名许氏后人:如抗英功臣许祥光、两部尚书许应骙、一代清官许应荣、辛亥革命元勋许卓、农民领袖许怀仁等。
鲁迅、许广平、周海鹰
许广平的堂兄弟便是许崇清、许崇智。许崇清是中山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许崇智是粤军总司令,也是孙中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助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