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资源 >> 正文 >> 正文

记忆里的泉州,难忘的故乡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3/11/19

年10月底的一天,趁着去泉州修配厂放电影的机会,俞组长要去采办一些文化用品。他特地去宣传科借了个照相机,说与我们一道去泉州拍几个照。他还安排小雷顶替小任,搞一天营区广播。于是广播员小任,也可以同小马和我一起上泉州了。

对这样的安排,我跟小任心里明白,他是在优待我们新调来的两个新兵。当兵的人都知道,新兵在连队要拍个照片寄回家去,那真的是很难!

后勤部的修配厂在泉州市区九一街,离罗山师部16公里,电影组一般每个月要去那里放2~3次电影。我自从6月底调到电影组后,已经几次去过泉州。不过每次都是提早吃了晚饭,乘着汽车出发;等放好电影后,就匆匆赶回师部。所以,我只在修配厂附近的街上转悠过几次。

我刚调到电影组不久,第一次去泉州时买了1斤山核桃,才6毛几分钱。发现这东西很便宜,又随便买。回到宿舍后,我就用修机器的小锤子敲着吃,俞组长看到后觉得好奇。他看了一会儿说,“你这种东西是猴子吃的!”我向他解释,在我们常熟,这种山核桃在逢年过节时才有货,而且是按计划配供的。我叫他也尝尝,告诉他味道是很不错的,但他执意不尝。俞组长的老家在江西会昌,那里山货很多。但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往往卖货的卖不出,要货的买不到。物资流通的步履艰难,也是当时商品紧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午8点,电影车离开罗山师部后一个左拐,上了公路后就一直往北行驶。车子过了横跨晋江的顺济桥后,就进入了市区。这顺济桥建于南宋时期(年),它的长度约有米,宽度4.6米,在年因通行汽车需要,由石板桥改为钢筋水泥桥。晋江泉州一带盛产花岗岩石,除了到处可见石墙、石窗、石门框、石屋顶外,竟然石桥也相当多,而且有的规模大得令人难以想象。在离泉州城30多公里的北面,有座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北宋期间官方依靠民间资助建成的,是我国古代第一座梁式跨海大石桥。它建于-年,横跨泉、惠之间,雄峙洛阳江出海口。其长度米,宽度7米,独创船型桥墩,可减少上游江水和下游海潮的交相冲击。桥墩的最高两层条石向左右挑出,以加宽墩面,减少石梁跨度。泉州洛阳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次上泉州可以逛大街,又有相机拍照,我的心情爽得不用说。到了修配厂,俞组长安顿好电影车驾驶员之后,我们四个人就上街了。所谓的电影车,其实是苏联制造的嘎斯51卡车。这车是汽车运输连派驻在电影组的。运输连对这份“美差”采取轮番派驻,一个月换一辆车。运输连的驾驶员都乐意来电影组值班,因为这里不要出操、不要站岗,每晚还有电影看。

泉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侨乡。在宋元时期,一度成为世界最大海港。其古城区的格局是“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这是国家领导人董必武视察泉州时留下的诗句。他所说的“塔”就是开元寺的两座古塔,称为东西两塔。遗憾的是我们去的时候,正值文革后期,开元寺的佛殿都关闭着,不对外开放。两座塔楼是西街最高的建筑,分别是镇国塔、仁寿塔,已有年历史。东面的“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改七级砖塔。西面的“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北政和四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改木为砖,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基本相同。

俞组长这次借到的是德国产的手动相机,与科里协商到一个黑白胶卷,可以拍36张相片。我们三个战士,每人叫他在东西塔那儿“咔嚓”了好几下,其中还拍了几张战友合影。

董必武所说的“街”就是中山路,中山路纵贯古城南北,宽12米,长5华里。街的两侧都是廊柱式骑楼,一般均为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则可开店经营。中山路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是连接泉山门(中山公园)和崇阳门(花巷口)的一条主要街道。至唐末,泉州扩城,中山路南端延伸到现在的涂门街,宋代再向北延伸到朝天门(环城路)、往南至德济门,已经初步形成全长5华里的规模。民国时期,为纪念孙中山,各大中城市的主要街道都统一以中山命名,泉州这条南北大街从此改名为中山路。

在上世纪70年代,中山路是泉州城区最热闹的商业街。它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沿街廊柱式骑楼浓缩了南洋建筑精华,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街两边的连廊连柱式骑楼,雨天遮雨,夏天遮阳。骑楼的形式既方便了行人出行,又有利于店铺经营。中山路的骑楼街景体现了闽南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的紧密结合,也体现了泉州侨乡人民和海外侨胞共同努力、精心营建的历史价值和情感色彩。

中午,我们在中山路找了一家饭店就餐,各人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充饥。我是饭桶,喜好米饭。结果吃到的米饭,碜得厉害,饭里的沙子实在太多了,只能吃了一半就此搁碗。那时候,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粮食作物严禁自由流通。那家饭店采购的米饭食材,估计是在晋江本地的沙土地上种植、脱粒的。当时的晋江地区是一片声的地瓜县、地瓜市,这种能够供应大米饭的饭店,在泉州市区还真不太好找。

午饭后,我们在中山路取了些镜头,大家又“咔嚓”了一阵。中山路有好几家著名的百货商场,从北往南分别为钟楼百货、泮宫百货、南国百货、建成百货、南门百货。这些商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但好多东西都是凭票供应的,与我们无缘。于是,俞组长和我们在一个百货商场的文具部,买了一些笔墨纸张之类的文化用品,之后就匆匆赶回了修配厂。

时光飞逝,转瞬50载过去,当年泉州古城的模样,至今想起,犹在眼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