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资源 >> 正文 >> 正文

汝州文史唐宋时期汝州曾经有座开元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3/10/23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www.zherpaint.com/ylbj/zqys/m/1118.html

『汝州文史』——唐宋时期汝州曾经有座开元寺

刘孟博/文

郭广杰/摄影

己亥年夏,王学宾教授回汝访李志军博士于风穴夷园,余应邀同行,交谈间提及早已湮没于历史云烟的开元寺,无不慨叹。汝州地处天中,佛教氛围浓厚,名寺棋布,大德辈出,今人每每提及汝州佛寺多知风穴、法行……,而开元寺却鲜有人知。盖开元寺毁坏已久,相关史料记载亦殊为弥缺,因此开元寺故址何处,今人已不得而知,仅自风穴寺七祖塔《大唐开元寺故禅师贞和尚珤塔铭》及风穴寺悬钟阁宋宣和七年大钟铭文中,可对汝州开元寺有一鳞半爪之了解。

《大唐开元寺故禅师贞和尚珤塔铭》由缑氏县(今属河南偃师市)尉沈兴宗撰写,该塔铭为后人揭示了贞禅师的部分生平。贞禅师俗姓张,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年弱冠,秀才登科,知名太学,随后弃儒从佛,“遂受衡阳止观门,居于洛阳白马寺。口不绝诵习,心不离三昧。”其后贞禅师来到汝州开元寺驻锡,“又以为喧者起之本,静者定之缘”,离开闹市,来到州北十八里处的风穴寺清修。“前刺史、故丞相齐公崔日用,吏部尚书李暠,皆顶奉山宇,斯岂弘道欤!”唐开元十三年(年)九月十八日,贞禅师示灭于开元精舍,其门人弟子等收其舍利,建造墓塔,并将舍利放在塔内。五代虞希范所撰《风穴七祖千峰白云禅院记》云:“由崔相国、李使君名暠与门人等收拾舍利数千粒,建塔九层。玄宗谥为‘七祖塔’,今见存焉。”(崔相国即崔日用,逝于贞禅师之前,虞希范可能是对塔铭有误读)

关于全国各地开元寺名称由来,多言其与唐玄宗有关,至于唐玄宗设立开元官寺的缘由,传世文献中保留了两个不同版本的记载。这两个版本的记载分别见于《唐会要》卷四十八《寺》和《唐会要》卷五十《杂记》,时间均为开元二十六年六月一日。第一个版本附于武瞾设立大云官寺的记载之后,云“天授元年十月二十九日,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至开元二十六年六月一日,并改为开元寺。”此说认为,唐玄宗所立开元官寺皆系由武周大云寺于开元二十六年六月一日改额而来。第二个版本则称,“(开元)二十六年六月一日,敕每州各以郭下定形胜观、寺,改以‘开元’为额。”此说认为,唐代的开元官寺系与开元官观同时设立,且均由每州选择郭下形胜佛寺和道观充当,并未提及武周大云寺。

西北大学西北史研究室教授李之勤先生业已指出,唐玄宗此敕要求被改额为开元官寺(观)的寺院(道观)应当同时满足“郭下”和“形胜”两个条件,并以此解释邠州龙兴寺改额为开元寺的原因。虽然,据现存史料,我们无法知晓唐代诸州府官员在设立开元官寺时是否严格执行了此敕的要求和标准。但是,依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尤其是若干有关开元寺的详细记载,可以反推这些开元寺是否符合玄宗此敕的要求。所谓“郭下”,即位于州府治所郭城之内或城外不远处;所谓“形胜”,即地理位置优越、山川壮美之地,就“寺、观”而言,或可引申为地理位置优越、建筑规模宏伟壮美之意。

通过上述资料分析,汝州开元寺存在以下两条谜团,其一,贞禅师驻锡开元寺之时,开元寺是否另有其名,至开元二十六年六月一日敕命改额之时,始改额为“开元”。一月半后(开元二十六年七月十五日)沈兴宗受邀撰写贞禅师塔铭,文中涉及贞禅师驻锡寺院原名,是否直接以开元寺代之。其二,开元寺与风穴寺的关联,若按“郭下”和“形胜”两个改额标准来看,开元寺必是汝州地区之名寺,规模宏大,殿堂楼阁林立,故贞禅师感其喧嚣,隐居山林。风穴寺悬钟阁宋宣和七年所铸大钟,铭文明确记载此钟为“汝州开元寺资福院管句化缘铸钟”,全文并未提及风穴寺,故知现今风穴寺悬钟阁大钟,实为开元寺旧物,今之风穴寺与开元寺之间有何渊源,亦为谜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