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这样一桩禅宗公案,几个和尚在一起听法师讲经说法,忽然风吹幡动,其中两和尚起了争执,和尚A说:Ha!幡在动,和尚B说:No!风在动,边上一人说:Wrong!非幡动,非风动,仁者心动,台上的法师惊呆:太有才了!于是亲自为他剃度,拜他为师。这位说心动的人后来就是禅宗的六祖慧能,他剃度的地点就在广州的光孝寺。
广州的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北京也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以此来说明寺庙的久远。
这里原本是南越王赵佗第三代子孙赵建德的住宅,三国时吴国都尉虞翻因忠谏吴王被贬广州,在此扩建住宅讲学,虞翻死后,家人把住宅改为庙宇。寺庙如今的名字是到了南宋才确定下来。
光孝寺的牌匾是原全国佛协会长赵朴初的字,其实许多大寺的牌匾多出其手,山门后又悬一匾,“诃林”,原来这里当年种植了许多的诃子树。
清静与繁华,传说与现代,只不过是一路之隔。
光孝寺的大殿始建于东晋,是其最主要的建筑,与泉州开元寺的大殿造型类似,一样雄伟。
大雄宝殿正立面楹联:禅教遍寰中兹为最初福地,祇园开岭表此是第一名山。这幅对联说明了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大殿神龛上供奉的是华严三圣:右手举起,曲指作环形,正在向众生说法;侍立在他两旁的是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两旁的两位菩萨,左边文殊右边普贤。而令人惊喜的是,年在大佛腹中竟发现有一批木雕罗汉像,经考证均是唐代木雕。
公元至公元年,达摩从印度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广州,在这座寺院中,达摩祖师第一次在中国开坛讲法,留下达摩祖师的洗钵泉。都知道后来他跑到少林寺面壁九年,搞得墙壁上都留下他老人家的影子,其实一直觉得是印度人太黑了都。
在达摩离开光孝寺一百多年后,另一位中国佛家史上的传奇人物来到了光孝寺的菩提树下。公元年,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仪凤元年,高僧惠能慕名前来,那一年的四月初八慧能法师在光孝寺落发,他留下了风动和心动的哲学。
这便是这一千多年前的禅宗故事的发生地,后来慧能以禅宗六祖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六祖慧能为人所熟知还源于他和和尚神秀的一段对话,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两首亦诗亦谒语的话反应了不同的境界。
与其他寺庙结构不同的是,光孝寺大雄宝殿左右各有一个配殿,东为泰佛殿,供奉从泰国请回的释迦牟尼,西为卧佛殿,供缅甸玉佛。绕到殿后,殿外栏杆上石雕已经残破不堪,想象这应当是原物吧,从另一方面也可印证这座“岭南第一寺”的货真价实。大雄宝殿的周边环绕着众多的古迹,最显眼的是“瘗(音yi)发塔”,就是当年慧能剃度后的埋头发处,如今显得风烛残年。
瘗发塔东有一株菩提树,原本是南朝时天竺僧智药所植,当年韶关南华寺的菩提树就是这里取种,不过这棵树后来枯死,又从南华寺取种种植,算是母子关系易位。往外延伸便是东西两座铁塔,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两座铁塔。
还有一位高僧可与光孝寺联系得上,就是唐代高僧鉴真,他在第五次东渡日本时被台风吹至海南岛,然后来广州,也在此住过一个春天。
广州的鲜花多,前来参拜的人们总是喜欢带上一把鲜花,放在佛前。光孝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历经坎坷,后来战乱不断,寺庙败落,命途起起伏伏,清净之地,一度被世俗占据挪用,落满世尘,终于熬到如今,千年古刹焕发新颜。
这口古井与六祖慧能以及达摩祖师都有关联
洗钵泉
这里是放生池
也如六祖被授衣钵前所作偈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是想告诉我们内心的宁静才是真正的宁静,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你的人生当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个人都不一样,相信正派的人是绝大多数,但你的人生经历中也难免会遇到机关算尽的人物,为了钱毫无底线,但面子上却要立个牌坊说和钱没关系,有的体制内的更是吃相难看,无耻下流地做共和国的蛀虫,相由心生,龌龊的始终是龌龊,但是对待流氓一定要用土匪的手段,菩萨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遵循自己的内心,做最真实的自我,不一定如你所愿,但你的内心至少可以平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