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资源 >> 正文 >> 正文

佛法殊胜禅韵普洽佛画与高僧笔墨专场精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3/5/26
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正如众人所知,佛教绘画造像、高僧墨宝,尚来是东瀛列岛收藏者的最爱,自第一次「古渡期」至今,曾被请入东瀛列岛的佛教画、佛像或许成千上万,他们都在此履行着守护的职责,与此处同呼吸,共命运。同时他们也被供奉人精心地守护着,在敝社每一次的拍卖中,诸君可见那些经历百年沧桑的道释绘画、造像,丝毫不减光华。

自圣德太子之后至今,究竟有多少出自道释绘画、造像东渡扶桑?我们今日已难探其详。在此处,他们曾供养过万千佛、神,中国画圣笔下佛祖的端严慈悲,菩萨的清净静穆,罗汉的诙谐奇趣,关帝的神威庄严,皆通过什至连今日的中国人都已鲜闻其名的画者,常驻于日本列岛的展示与书斋,镌刻在与信仰同在的人们的心灵深处。当那些深藏阁内的佛画、高僧墨迹,重现眼前时,仍然光华不减,更是予人以无限恬静安详。今日圣像再现,邀君共沐此万丈光华

Lot憨山(-)行书诗文轴

纸本立轴

释文:九重金阙炎如火,一带青山冷似冰,无限清源台公雪,问君真公几崚嶒。

款识:右送人游五台。憨山僧清。

钤印:憨山道人(白)、海印三昧(白)

题签:支那僧诗。

.5×29cm约3.4平尺

作者简介:憨山明代高僧,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又称憨山大师,全椒古蔡浅人(今安徽和县绰庙先锋村)人。

Lot黄檗隐元(-)、黄檗木庵(-)行书谒语三屏

释文:①观世音菩萨。②南无阿弥陀佛。③大势至菩萨。

款识:①黄檗木庵书。钤印:释戒瑫印(白)、木盦氏(朱)、方外学士(白)②隐元书。钤印:隐元之印(白)、隆琦之印(朱)、临溪正宗(朱)③黄檗木庵书。

钤印:释戒瑫印(白)、木盦氏(朱)、方外学士(白)

题签:①黄檗木庵观音书。②黄檗隐元六字号。③黄檗木庵势至书。

盖内题:左观世音,木庵书。中六字号,隐元书。右大势至,木庵书。

①59.5×20cm约1.1平尺

②52×20cm约0.9平尺

③55.5×20cm约1平尺

作者简介:黄檗隐元俗姓林,名隆琦,字曾昺,号子房,法号隐元,福建省福清市人,禅宗僧人。远赴日本传播佛法,对当时日本禅宗界临济、曹洞二宗的复兴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也是日本禅宗黄檗宗的始祖以及煎茶道的始祖。

黄檗木庵名性瑫,俗姓吴,晋江县人,明末清初泉州开元寺僧。清初由泉州赴日本弘法,并成为日本黄檗宗第二代祖师。

Lot牧溪(传)猿猴图

水墨绢本立轴

88×33cm约2.6平尺

作者简介:牧溪俗姓李,佛名法常,号牧溪。四川人。其画笔墨淋漓,颇具禅意。遗迹多流日本。其《松猿图》对日本禅画尤有影响。甚至被评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Lot尉迟乙僧(款)天王像

设色绢本镜心

款识:尉迟乙僧制。

藏印:平氏鸾阁珍藏印(白)、知足之足常足(朱)、□□金石书画印(朱)

53.5×29cm约1.4平尺

Lot王之美(明)文殊菩萨像

崇祯四()年作

设色绢本镜框

款识:文殊菩萨。崇祯四年季次,佛弟子王之美发心诚进。

钤印:王之美印(朱)

.5×85cm约11.1平尺

Lot佚名地藏十王图

设色绢本立轴

82.5×38cm约2.8平尺

Lot支仲元(五代)三教像

题跋:①支仲元三教像。钤印:绍兴(朱)

②绍兴十八年戊辰四月三日,敕赐。玄真观供奉。钤印:御书之宝(朱)

③至正六年八月二十四日,玄真观重装记。

④第八十三号,内裤有字。

⑤永昌堂十二。

藏印:南充忠公之赏(朱)、暗然堂图书记(朱)、宣文之宝(朱)、御书之玺(朱)

题签:唐支仲元三教像。宋御府所藏。

钤印:山阴任氏所藏(朱)

参阅:《宣和书画谱》(卷三),支仲元名下三教像。

作者简介:支仲元凤翔(今陕西凤翔)人。工人物故实,多画道家与神仙像。又喜作棋图,松下林间率有思致。笔法师顾、陆,紧细有力。

Lot建仁寺旧藏菩萨图

×69cm约8.1平尺

Lot刺绣观音菩萨像

刺绣立轴

盒上题:绣仏。敦煌将来,昭和四十一年,伊藤家藏,重装。

参阅:《西域美术·大英博物馆斯坦搜集品》第三卷,(日)讲谈社年11月版,图版1及第-页图版说明。

.5×37.5cm约3.7平尺

说到绣佛,目前最为著名的为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巨幅唐代敦煌刺绣《灵鹫山说法图》,关于其报道海内外皆不胜枚举。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幅大作是现存的自8世纪以来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幅作品。虽未有上款,然年日本奈良博物馆在比较敦煌莫高窟第窟的壁画《灵鹫山说法图》后,就两者的高度相似性可证实此作确为八世纪所做[参阅《西域美术·大英博物馆斯坦搜集品》第三卷,(日)讲谈社年11月版,图版1及第-页图版说明。]。

此次东京中央拍卖所出品的此幅《観音菩萨像》。与敦煌第57窟南壁的《说法图》的壁画可以说是有着很高的相似度。从头冠的样式,到胸前的宝珠,以及头发垂肩的造型,都可看出相近的端貌。此外,造型风格方面,三者菩萨瑞相皆完整保留了唐代「曹衣出水」之样态,上装披着红色和绿色的络腋与披帛,下装则缠绕腰裙以及长裙。充分体现了一种人体美,保留了浓郁的印度余韵。由此可见,此幅《観音菩萨像》保留了大量唐代佛像之风貌。另外,作品盒上所写「敦煌将来」四字,也可侧面证其来历。

此幅《観音菩萨像》面容的绣制极其用心,脸部、耳朵、眼睛、头发中央的肉髻珠位置的轮廓线,都使用了明快的蓝色。眉毛的弧形流畅而优美,刻画出了菩萨的慈悲之态。加上作者对刺绣针迹之疏密变化、色彩深浅变化的把握非同一般,总体表现不可谓不生动精妙,非草草数笔能写尽的。总而言之,是幅《観音菩萨像》巨作,于观赏,于收藏,于研究价值皆是上上乘之作,愿观者希发菩提心,于此开春之际福慧双增。

Lot佚名(明)十八罗汉渡江卷

设色纸本手卷

9.5×.5cm约1.1平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