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3~6米厚的土层
能藏有多少秘密?
如果我说这里你能寻到
关于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
诸多历史故事你,会信么
平方米的“百宝箱”
发现这些宝贝的“神坑”
开元寺南广场遗址
位于正定开元寺西南两侧
年
本意规划为绿化广场的开元寺南侧地块
被受邀而来的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意外掘出一个大宝藏
这才有了开元寺南广场遗址的
“考古之旅”
开元寺南广场遗址遗存布局示意图
经过多年的挖掘
目前,在这个约平方米的“大坑”中
发现遗迹现象余处出土文物余件
历时5年的考古勘察之后
依旧不断有新成果出现
这一“藏宝箱”绝对值得全省人民为它骄傲
绿釉印花脉枕(北宋)△
白釉刻划花镂孔盖三螭足熏炉(金)△
红陶莲化生童子塑像(金)△
莲花纹瓦当(唐)△
白釉镂孔蟠龙座熏炉(金)△
在出土的文物中
有很多新鲜物件儿
比如,带有消防标语的壁挂灯
灯上的二十字铭文为
“慎火停水吉/点灯无忧心/若将家使用/万祸永不侵”
由此可见古人强烈的防火意愿
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古城的繁荣
三大遗存系统七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
考古勘察发现
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存在三个遗存系统
分别是晚唐五代时期城墙防御系统
唐五代宋金至明清时期民居街巷系统
历代开元寺建筑系统
七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叠压
囊括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
如何确定不同时代的文化层?
不同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一样
形成的文化层堆积会有质地和颜色差异
区分后,再根据各层里的包含物
给每一层断代
这次考古发掘
无论在遗迹现象还是出土遗物上
在正定城市考古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01:37作为河北省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城市考古发掘
正定古城内首次主动性考古发掘
开元寺南广场遗址
不仅丰富了正定
这片人杰地灵之地的文化内涵同时,为华北地区中古以降的城市研究
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不,惊喜远未停止
始建于东魏的开元寺中
还有三大绝世珍宝
↓↓↓
一座始建于年前的塔
在方形砖砌台上有一座俯瞰呈正方形通高40米左右的雄伟古塔
这座曾被梁思成称赞为“正定的塔中之最古者”名为:“须弥塔”
据专家推断
该塔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年)
唐乾宁五年(公园年)重建
至今依旧保存着唐代建筑的原有风貌
门框上随处可见的各式花卉图案
寓意吉祥门循的浮雕中
二龙戏珠纹样栩栩如真
镌刻于石匾中的“须弥峭立”四个大字
在遒劲有力的行笔中彰显出古塔的千年风姿
微风拂过阵阵风铃声若远犹近般传来
在久远的时光里
那些寺塔边早已逝去的的碧波青莲
或许只为绘出一卷禅意浓浓的小千世界
国内现存的唯一唐代钟楼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每每诵读至诗人张继的诗句
你是否会想起在正定也有一座古钟可与寒山寺的钟声相提并论呢
它就是悬挂在开元寺钟楼里的铜钟
相传击钟时
声闻百里,钟声浑厚悠远
古楼悬钟,千年不坠的背后
还藏有一个传世之谜
据闻“钟落则楼毁”至今钟与楼依旧浑然一体
数学泰斗华罗庚教授曾感慨
钟,轻一点、重一点
楼,左一点、右一点都不行
唯在恰巧二字
钟,结实得好像打上去颗钉子
世界上最大的赑屃
赑屃,又名霸下
贵为龙的九子之一藏于开元寺内的这只造于五代时期
长8.4米,高2.6米,宽3.2米残重达吨因体积巨大被称为“天下第一赑屃”
体态丰满,头略抬眼睛圆圆,尖牙露躯体上刻划的褶皱更显其肥硕萌宠般的憨模样放在今天绝对是网络上的“流量之王”
正定
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之称
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
开元寺南广场遗址
这处轰动考古界的重大发现
让本就名声在外、成名甚早的千年古城
正定县
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相信未来还有会更多的人
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
见证它的魅力!
来源
知河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