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为国立寺院。为什么叫开元寺呢?这里有个说法,我讲给你听。唐明皇时李隆基下令在全国大洲县以“开元”年号命名建立开元寺和开元观。善化寺建成时叫“开元寺”,为当时的州立寺院。所以大家以后到其它地方旅游时,你就问问他们当地有没有开元寺或开元观,若你就是个大地方,没有当然就是小地方了。同时这些寺院还是国立的,就是吃皇粮的地方。
到后来,因战火毁掉,在金代重修后,明英宗皇帝在明正统十年(年)赐名“善化寺”。后来给的这头衔也不小,还是国家重点单位。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化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东有文殊阁,西为普贤阁。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有学者说是元代建筑)、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文殊阁为年在选址复建的。善化寺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因始建于,所以保留了最初唐时期的特色。
寺院的最北端、月台最高的大雄宝殿是寺内最大殿宇,殿前月台上设有钟鼓二楼。大殿面阔7间,进深5间。
殿内正中供有五方佛像,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闪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微妙闻佛。东西两侧置有二十四尊护法天王塑像。墙壁上绘有壁画,说的是佛教故事。
三圣殿位于寺内中部,建在1.5米高的台基上。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
佛坛上是华严三圣的塑像。东西两侧有四通碑。
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是中国现存金代时期最大的山门。左右塑有四大天王像。就像现在的保安室,或门卫一样。
普贤阁位于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西侧,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均为三间。
文殊阁位于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东侧,与普贤阁对称布置。建筑形式也与普贤阁一样。
西跨院是供游人休息的地方,亭台楼阁,小桥溪水,环境非常美丽。
你去了一定会喜欢的流连忘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