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在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的情况下逐渐变得面目全非,留给后人原汁原味的财富已越来越少。——题记
游完正定四塔,对古人的智慧和动手能力赞叹的同时,也有一些遗憾。就是这些塔都不可攀登。意外发现位于定州市有一所可以攀登的古塔——开元寺塔,号称“中华第一塔”。于是我驱车60公里,来亲眼看一看这“中华第一塔”长什么样,以及有什么物质文化可欣赏和学习。
定州开元寺塔也叫定州塔,位于定州南城门内、中山国古城南侧,始建于公元年,由宋代能工巧匠历时55年才建成,塔高83.7米,因其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被誉为“中华第一塔”。当年定州长期成为辽宋双方接近的军事要地,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军情,所以又叫“料敌塔”。
开元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由塔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有十一级,从下至上按比例逐层收缩。塔身一至九层四个方向辟门、四个侧方向辟盲窗。十层和十一层八个方向辟门,方便远眺。塔身之上为绿琉璃剪边的屋顶,塔刹由砖雕莲花瓣底座、束腰仰覆莲纹铁钵、两个铜制宝珠和一个铜制宝顶组成。
开元寺塔因早期自然灾害经过多次修复,最严重的则是19世纪地震导致塔的东北角从上至下全部塌落,因技术有限和当时的经济萧条,这座塔就这样经过了一百多年,直到年才开始着手维修,历时18年终于把开元寺塔的外貌基本复原。
开元寺塔在整个定州城都是一个醒目的地标,塔北侧广场就可以看到除塔基外的其余部分,也算是给每个游客的福利了。开元寺塔位于定州市区较中心的位置,如果去定州来玩的话,开元寺塔、中山国古城、文庙(文庙目前不开放)、贡院、宋街可以一次性完成。
开元寺塔景区门在南侧,从中山路过去要绕上六七百米。景区门口有一个免费的小停车场,可供二三十辆车停放。景区有两道门票,进景区10元,登塔30元。登塔每天限60人,每天只卖30张全票和30张半票,售票员说塔现在只能登到7层,虽有遗憾,但我我本来就是要登塔的,所以直接支付40元就进入了。
景区塔前有一道影壁,可以避免在景区门口就拍到塔的全貌。绕过影壁,整个塔的全貌便呈现在眼前,这可比正定四塔高多了。
在塔前有一块写着“中华第一塔”的石碑,这是与塔合影留念的最佳位置,景区已经给游客标出来了,还是非常良心的。我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人并不多,所以抢到了这个无人的机位。
开元寺塔的名来源于开元寺,但开元寺已被损毁殆尽,景区只有一块基台标示出这是开元寺大殿的遗址。
接下来就是登塔。塔基台很高,基台四个方向都有台阶,台阶正对一个塔门,进塔的入口门在东北角。塔基台阶两侧的动物并不对称,猜测是一雌一雄,具体是什么我也认不出来,有知道的朋友可以留言告知,不胜感谢。登塔入口门上刻着篆书“定州开元塔”,还是很好辨认的。
进去之后迎面而来的就是高高的石阶,而且通道空间低矮,我一不小心就碰头了(幸好戴着帽子缓冲一下)。二层没什么可看的,据说这里原本设置的是塔内最大的一处佛龛,因在横向平面上位于全塔中心,故名中心佛龛,只可惜文革时期被毁,如今只剩一个藻井。
继续向上,就可以看到壁画和石刻了。虽然我不懂壁画的艺术,但是看到壁画被损毁我还是非常心痛的。塔内的墙壁上有大量的涂鸦、到此一游的字样,导致原始壁画和石刻被覆盖和脱落,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大家要早点旅游,因为越晚可能越保护不力。而且我此次游塔过程中,并没有人在塔内监督和维护,真有游客搞破坏也无法及时制止。
从三层到七层每层都有佛龛、壁画、石刻(部分石刻得有拓文),还有一些墙壁上有毛笔字,个别保存较好的墨宝和壁画被用玻璃框保护起来了,但大多数还是游客可以直接接触到的,我感觉还是要加强保护。况且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对塔内壁画和石刻也会有一定的损坏。我登塔这天三四级风,塔内窗户附近的风就已经很大了。
开元寺塔如今只开放到了7层,再向上有个大门锁着。塔的门窗没有玻璃,东西南北四个门都被铁网封着,可以看到外面,但是网眼太密,拍照不太方便,7层的位置也得50多米高了,可以把定州中山国古城以及周边的贡院尽收眼底。
紧接着就是原路返回到塔底。塔内的光线其实并不好,在塔内绕行的时候感觉有一丝阴森,尤其是这层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从塔下来,继续寻找景区内其他古迹,发现了乾隆御碑,此碑是乾隆五十四年(年)四月,乾隆驻跸定州时,四叠苏东坡《雪浪石》诗韵所作。碑文内容如下:
“四叠成五如元孙,我今抱以赓其原。石固有二盆则一,却成三不妨案翻。瞥眼别之半十载,不殊瞬息目前存。兄写磐卧弟片竖,而其卧者恒占盆。竖者乃有苏字在,冁然笑艰寻其根。欲罢又不能忘言,孰诚悟宗会厥元。四叠东坡刻盆石诗韵,乾隆壬子孟夏月御笔”
在景区西北角,还有当年日
军侵华的铁证“建设东亚新秩序经念塔”。
景区内东侧是开元寺塔文物陈列馆,里面有一些开元寺塔修复资料和塔身残件。
开元寺塔是目前国家开放的为数不多的可以攀登的古塔之一,塔内的壁画和石刻都是宋代之后多个朝代的文化瑰宝,大家且登且珍惜。同时云端望海呼吁大家一定要爱护文物,让我们的子孙也能亲眼见到这些文化艺术瑰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