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发展 >> 正文 >> 正文

千古谜团建文帝去向之谜在诸多的遗迹面前或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5/4/1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90322/6984431.html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由发动的“靖难之役”告一段落。经过三年的苦战,朱棣终于攻破南京城,正当曾被建文帝称之为“周亚夫第二”之后又屡战屡败的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之际,后宫突然一场大火,也就是这场大火,使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去向至今仍是谜团。

最先被载入正史的就是建文帝自焚而亡。《太宗实录》中有记载,朱棣攻破南京城,文武大臣们都去迎接,建文帝身边只有几个侍卫,建文帝看着身边仅有的几个侍卫,不仅黯然,于是自知没脸活在这个世上,就点了一把火自焚了。之后,就是朱棣进宫了,到处寻找建文帝,最后在一片灰烬中找到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有人说这就是建文帝,朱棣就用皇帝的礼仪埋葬了这具尸体。后来,朱棣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还有记载,大致意思是:先帝不顾群臣反对,让建文帝继承大统,然而皇权却落在了奸人手里,从此先祖律法变乱,又残害我的兄弟,眼看我也被其害,不得以才起兵,以清除这些奸人,但是没想到,建文帝为奸人逼迫,自焚身亡了。也就是说,朱棣表明,自己只是“清君侧”,仅此而已。不得不说,朱棣太会做戏,建文帝有没有自焚,他心里清楚,从他登基以后秘密派人寻找建文帝下落就可以看出。而《太宗实录》完全是根据朱棣的意愿记载的。

我们再看一下满清编写的《明史》,对于满清编史真实分量笔者不敢苟同。清朝的很多著作中关于此事基本上和永乐年间的《太宗实录》相差无几,《明史》中有关建文帝的记载就是,都城沦陷,建文帝不知所踪,永乐帝从大火灰烬中发现他和皇后的尸体,然后选个良辰吉日葬了。这段话本身就有矛盾,不知所踪,而后又发现了尸体,且如何认定灰烬中面目全非的尸体就是建文帝?于是在乾隆年间对明史改编中,又把这一段改成“诡言帝尸”,意思就是说,建文帝的尸体这都是朱棣故意说的,弦外之意,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

我们再看一下朱棣执政后,有关建文帝的方面做法。明面上,他对外发布建文帝已死的诏书,暗地里有根据人们流传的谣言派人秘密寻找。皇宫的主录僧溥洽被他关了16年之久,因为他就是谣言中为建文帝剃头改装的,朱棣认为他知道建文帝的下落,一关就是16年,后来姚广孝临终时还为其求情“和尚溥洽关押太久,希望能够放掉他”。一个和尚都被关那么久,可见朱棣对建文帝的寻找是从未停止过。另外,他还派胡荧以寻访仙人张三丰为借口,让其访遍三山四湖,通行天下州郡,实际上,他是在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还有人说郑和之所以下西洋,也是朱棣派去群找建文帝下落的。

到此,根据种种迹象,我们可以肯定,后宫自焚的尸体不是建文帝,而且,建文帝已经逃出生天。那么接下来疑问就有了,他逃到哪里去了?对此,正史中没有记载,我们来看野史。在看野史之前,我们先看一段正史中有关建文帝下落的事情,就是那个访遍天下寻找张三丰的胡荧,在永乐帝晚年(具体应该是永乐21年)突然回朝了,当时正值深夜,永乐皇帝已经就寝,听说此事,永乐帝马上召见了他,并屏退左右,深夜密谈,直到天快明时,才谈完。具体谈了什么内容,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是密谈。但是之后,永乐帝对寻找建文帝这个二十年孜孜不倦的“事业”突然停止了,再也没提起过建文帝一事。由此,我们不妨大胆分析一下,胡荧之所以深夜回朝,是因为他有了建文帝的下落,不然不会回朝。永乐帝之所以深夜召见他,也说明永乐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而他与永乐帝密谈的内容,正是跟建文帝下落有关的事项,那他到底又没有找到建文帝,应该是找到了。但是此时的建文帝应该不是朱棣心中担心的那种情形,或者已经死去,或者已为高僧,又或者在某个农家小院过着清贫悠哉的日子,总之不会在跟他抢夺皇位了。为什么会这么分析?因为从永乐之后的表现看,确实对建文帝一事彻底释怀了。由于我们不知道胡荧和永乐的密探内容,下面还是继续看一下野史中有关建文帝的去向是怎么说的。

野史中流传较为广泛流传的是出家为僧这一说法,朱棣攻进南京城,建文帝本想自刎,这时主录僧溥洽拿出一个箱子,说是朱元璋留给他的,让他在最危机的时候打开,建文帝打开后,发现里面有袈裟一件,度牒一张,还有朱元璋的亲笔书信,意思是说,我死后,燕王必反,如若不幸,城被燕王攻破,你就执此度牒,披上袈裟可以从暗道逃脱。之后还有暗道地图,据说连化名都给他起好了。之后溥洽为建文帝剃度,又在他的帮助下从暗道逃脱,从此云游四方。出家为僧的版本不同,有的说是寄托在某个寺庙中了却残生,有的说是被姚广孝藏在离南京不远的江苏吴县,还有的说在朱棣死后,他曾回到京城,在宫内安然度过了剩下的岁月,去世后,埋葬于北京西山,未加封号,号称“天下大师”。

另一说法,朱棣在攻破南京那天,建文帝正欲拔刀自刎,被身边的人救下,然后由程济等贴身护卫22人带领,从地道或者御沟中逃脱,之后逃亡于云贵一带,也有说是逃亡湖南一带。还有传言说,建文帝先是在泉州的开元寺避难,之后从开元寺扬帆出海,躲避在南洋的一个小岛上,后来朱棣听说此传言,派郑和七下西洋都没有找到。

另外有一个有关建文帝的插曲,正统五年,有一个七旬老僧从云南到广西,自称是建文帝,当地官员把他送到京师,英宗让很多官员辨认。之后,有的历史学者就以此推说,这就是真的建文帝。但是笔者告诉大家,这只是一场冒充皇族的乌龙事件,如果真是建文帝,也就没有后来的千古谜团一说了。据盘查,此人姓杨,洪武十七年为僧,自称受了别人的蛊惑才这么说的,之后被押进大牢,四个月就死在狱中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的建文帝遗迹越来越多,包括一些墓陵出土的东西等等,还有近些年有人自称是建文帝的后代,并献出《让氏家谱》,可是,伴随着这些遗迹而来的又是新的谜团和疑问。无论是墓陵还是家谱,或者是其他遗物,都缺乏强有力的证明。但是,在这些遗迹面前,历史学家相信,会越来越接近事情的真相,或许不久就能解开建文之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