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发展 >> 正文 >> 正文

黄永玉病逝曾在泉州生活六年曾言39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4/10/20

年10月29日,已经92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中)再次踏上泉州这片土地,在参观自己的展览作品时,笑得像个孩子。(潘登摄)

泉州网6月15日讯(记者郭雅莹)据央视新闻消息,6月13日,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因病逝世,享年99岁。根据黄永玉老先生遗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遗体火化后,骨灰“作为肥料,回到大自然去”。

黄永玉先生,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年7月9日(农历)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凤凰县城,土家族人;曾任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为现当代中国文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黄永玉先生生于变革之时,成长于战争动荡年代,一生走南闯北,亲历并见证了一个时代。而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更与泉州有着不解之缘。

黄永玉手绘《开元寺的东西塔》(潘登摄)

“泉州人民养活了我”

年春,13岁的黄永玉独自离开故乡湖南凤凰,来到厦门集美学校读书。那年冬天,抗日战争爆发,他随学校搬迁到安溪,正式开始了在泉州的流浪生活。

在泉州生活了六年的黄永玉,从安溪辗转至德化,又流浪到泉州中心市区老城。其间,黄永玉或是投靠在集美学校结识的泉州籍同学,或是直接吃“百家饭”。回忆起那段岁月,黄永玉先生坦言:“泉州人民养活了我。”

流浪的岁月艰苦,战争炮火声一直是这段日子的背景音,但泉州仍然在黄永玉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先生能说一口流利的闽南普通话,而且发音是标准的‘老古城’。”曾经与黄永玉先生有过深入交流的泉州风雅颂书局创办人连真告诉记者,“在先生的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中,就有音译十分准确的闽南语出现。老先生说,这些语句都是他口述后,专门让人用罗马音标标明发音,再按音标逐字逐句翻译的,严谨之处可见一斑。”

在这本首发于泉州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中,黄永玉用了足足多万字描写了他在泉州的生活,并附上了幅插画,图文并茂地将他在泉州的生活真实有趣地记录了下来。在泉州的六年时间里,黄永玉迎来了他文艺创作的“第一次”:在泉州,他开始木刻,首幅作品《下场》发表于《大众木刻》,“战地服务团”团长王淮还支持他印刷了第一本画册——《闽江烽火》。

而在泉州,黄永玉也有了许多美丽的邂逅,比如弘一法师、妙月和尚、背母亲散步的大孝子秦秀臣等,这些传奇人物也点缀了当时黄永玉困顿的生活,让老先生对于泉州的记忆更深刻悠长。“作为一个流浪的人,父亲本应生活悲惨,但他却对泉州充满了感激之情。”黄永玉之子、香港画家黄黑蛮曾说。

“先生常在我们心中”

年9月28日下午,“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汇展”泉州专场开幕式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新书首发式在泉州海交馆举行,现场座无虚席。

彼时的泉州台风肆虐,但恶劣的天气却没有浇灭人们观展的热情。持续了一个月的展出,迎来观众无数。“就在展览的最后一天,黄永玉老先生突然提出要亲自来看展,我们非常高兴,立刻联系馆方,延迟一天闭展。”作为当时活动的主办方之一的连真告诉记者。

年10月29日,已经92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再次踏上泉州这片土地。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黄老先生在作品前时而驻足,时而端详,流连忘返间,仿佛记忆又回到了在泉州的六年时光。

“对于泉州,老先生充满了眷恋。”黄永玉在泉期间,一路陪同的连真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对泉州的深切情感,“我们带他去闽南特色饭店吃饭,看到店里‘出砖入石’的装饰,他像个孩子一样,走上前去摸摸看看,这也许就是他记忆中熟悉的泉州。”

连真说,黄老先生本来写了一幅“泉州常在心中”的书法作品让她珍藏,但考虑到先生与泉州的独特情感和渊源,她还是将作品转赠给泉州海交馆。她说:“先生是个有赤子之心的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甚至是近几年,他都每天坚持写作、画画。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生命不息、乐观向上,更看到了他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一直保有的真实、天真、烂漫,就连遗嘱都那么赤诚……”我市作家廖伏树得知黄永玉先生逝世,更是有感而发:“乐则笑,喜则歌,怒则骂,厌则恶,大胆爱,坚决恨,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真赤子也!”

“如今先生走了,我们虽然悲伤,但更多的是敬慕、赞叹,永远追思黄永玉先生,先生常在我们心中。”连真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