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宋到明清,直至近代,福建都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是马可波罗笔下的“光明之城”。这座古港,历经了辉煌,也曾被历史所遗忘。在老城的街头和巷尾,在红墙边、在茶盘前,老人们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往事。北门街和西街,是鲤城老区里相交的两条街道,这里游走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不管是街道本身还是它们延伸出的小巷,都向我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风韵。
朝天门每每来到泉州,朝天门都是第一站,它处在城北路、北门街和泉山路的交汇路口。这座重建于年的古城楼,原是泉州七大城门之一,古色古香的建筑按照宋元官式古城门楼进行设计施工,楼体为歇山式单檐木结构建筑。青石、红瓦,还有市政点缀上的绿树红花,这座城楼就矗立的城北,担任泉州北大门的职责。
朝天门从朝天门一路向南,虽不是刺桐花开的好季节,蓝天下的红砖古城展现出闽南独有的红厝魅力。高翘的燕尾,是屋主对远行游子归家的期盼。泉州古来海运发达,出海的人络绎不绝,至今依旧是著名的侨乡,是东南亚华人重要的祖籍地之一。
北门街街景朝天门往南百米,在中山公园旁的小山丘上是年复建的泉山门。同朝天门不同的是,青砖灰瓦的泉山门是按唐末五代时期的城门形象进行建设的。在相当一部分的的材料中,泉山门是以泉州城最古老四座城门之中的北门身份进行记载的。
泉山门由此继续向南,是一座始建年代不详的古谯楼,威远楼。历经多次修茸的威远楼,曾于清康熙十三年的耿精忠之乱时受到很大的破坏,重修的威远楼在光绪年间又遭遇大火。历经磨难,威远楼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倾倒于乱世的历史宿命。如今我们所看的威远楼,是重修于年的新楼。历经磨难,作为古泉州城标的威远楼,不少国外航海旅行家的游记有关于它的记载。
北门街和西街的交汇处,是这座城市时间的刻度。钟楼,在西街的街口值守了近80个春秋,关于它的故事,有一段传说,也有一段佳话。
钟楼西街钟楼建于年,流传着国民旅长沈发藻应逼婚惹恼市民,建楼赎罪的传说。当然更多人选择相信的是,时任县长为提倡守时而建起钟楼的佳话。历经80年风雨,西街钟楼正如佳话里流传的那样,在西街的街口为古城的人们报时。南来的车辆,北往的行人,在钟楼下匆匆而过,在那一刻时间定格,在那一刻时间流动。
钟楼在西街与新华北路的路口,是开元古寺。这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古刹是泉州佛教丛林之冠,它与承天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
开元寺开元寺在寺内,除了佛殿,还有一处泉州古船博物馆,它以实物展示了泉州古港的辉煌。寺内有一株千年古桑,传说这棵古桑树开出了白色的莲花,芬芳了泉州古城的历史。
开元寺开元寺一片古桑园成就一座名刹,一座名刹催生一条街市。西街就这样和开元寺相守相伴,如果说开元寺是西街上的一顶皇冠,那东西双塔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对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石塔分别是西塔仁寿和东塔镇国。
开元寺开元寺推开开元寺的一扇佛门,往内是静心的古寺园林,向外是喧闹的西街世俗。香火与清茶,散发出了古城的味道;经文与南音,吟唱出了古城的音律......
开元寺千年的古寺在不慌不忙的传递着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往来于西街的路人,晨钟时分诵经的僧侣就像西街钟楼上的每一个刻度,记录着这个城市的点滴。在老街,在古巷,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被打上了历史的符号,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将从历史的起点走向尽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