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发展 >> 正文 >> 正文

泉州开元寺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2/5/31

开元寺

通衢环古寺,闹市隐禅林。

塔向千年矗,榕垂满院阴。

飞檐栖白鸽,雕阁饰黄金。

法界存真义,桑莲可净心。

午后驱车前往开元寺。泉州开元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年),原名莲花寺,后改名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年),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今名。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佛教寺院。

都说深山藏名寺,开元寺却处在泉州市区最繁华的西街,四周房屋稠密,街巷嘈杂,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紫云屏与凡世隔绝,紫云屏和天王殿之间还横亘着一条人潮涌动的通衢街道,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街边与紫云屏正对的别致建筑就是开元寺的山门,即天王殿,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累经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修建的。殿正中梁上硕大朱红牌匾,书“敕大开元万寿禅寺”,柱上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据说乃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手书。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

跨过山门即为拜庭。庭极宽敞,立庭中,可见泉州标志的东西双塔巍然挺立,对称地排列在两旁;拜庭东西两侧游廊相对,廊前分列着八棵至树龄的古榕,盘根错节,阴翳蔽日,平添古寺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贔屃。拜庭正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大雄宝殿自然是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字,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据传,某日黄守恭梦见有一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推脱说等桑树开出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未过数日,满园桑树居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感佛法无边,遂捐地建寺,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雕梁画阁,精美异常。

大雄宝殿内,除了金碧辉煌的菩萨塑像,最为精美的是石柱和珩梁接合处,有两排相向的24尊体态丰腴、纹饰华丽、色彩斑斓,双翼舒展的天女,梵文“频伽”(即妙音鸟)。据佛经说:此鸟发声微妙,仙音优雅,连歌神紧那罗都不及她。他们原是佛的侍者,而能工巧匠们把她们的下半身嵌人柱榫里,翼胁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樱洛圈胫胚,双臂伸展,腕着驯镯,手棒文房四宝,瓜果点心,丝竹管弦,翩翩若仙。此为开元寺独有设计,不但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托粗大的珩梁,减少其过大的跨度,极为巧妙地将宗教、艺术与建筑融合起来,令人称绝。

脚步还是不由自主地向寺庙侧门的巍峨石塔迈进。大雄宝殿通往西塔的路上,一堵照壁上巨大的精美浮雕吸引了眼球。浮雕内容主要为麒麟、鹿、鹤以及松梅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符号,却又夹杂了比较罕见的大象和胡人僧侣的形象,体现了与异域文化的融合。

耸立在拜庭两侧、东西相距约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双塔,它们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观瞻、揣摩和研究。

东塔名“镇国塔”,咸通六年(公元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嘉熙二年(公元年)本洪法师才易砖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前后经十年才完工。东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粱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稳固的基础,配置着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

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这样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和美观。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铎声叮咚,悦耳怡人。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紫气飘摇。每一层塔壁上还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别刻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共计80幅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巧夺天工。东塔已于年入选全国四大名塔邮票,堪称石塔之王。

大雄宝殿后侧西边,是据说开过白莲花的千年老桑树,即“桑蓬古迹”。其虬枝苍劲似乎确已千年寿龄,至于是否开过白莲花则无从考证了。树下立有石碑,言之凿凿,倒似确有其事。在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树被雷电一劈为三,其中一枝坠落在地上,于是僧众将其用一块花岗岩托起,并镌一对联“此对生莲垂拱之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老桑树果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枝繁叶茂,青春焕发。前几年,大风将树干从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们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树同根”的老桑树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开去,生机勃发,郁郁青青。

沿着大雄宝殿这条中轴线上,依次是甘露戒坛和藏经阁,殿阁重叠,回廊幽深,气象庄严。甘露戒坛规制森严,雕塑精美,集宗教文化与建筑艺术为一体,亦为寻常寺庙所不及;藏经阁据说珍藏有大量经文、匾额、法器,多为珍贵佛门典籍,亦有大量艺术精品,惜门禁森严,普通游客难得一见。

藏经阁东面有由迦蓝祠改建的檀樾祠,纪念施主黄守恭。黄守恭施地建寺,虔诚礼佛,故福泽绵长,荫及子孙,后辈中人才辈出,檀樾祠中牌匾无数。黄氏四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后裔及海外紫云家族无不以此为荣。祠内天井中两株古柏穿庭而出,遒劲挺拔,可见精神。

弘一法师纪念馆陈列有大师一生中的最后14年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弘一大师才华横溢,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在过完繁华的青春岁月之后,弘一大师于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开始了一种刻苦向佛、精研律学的简朴生活,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弘一法师晚年长期居留闽南,厦漳泉各地名山古寺皆曾留下大师弘法的身影,其圆寂后遗骨葬于清源山和杭州虎跑寺,我们曾在清源山曾经拜谒过大师的舍利塔,今天又在此处瞻仰大师生平,不虚此行。

开元寺最东面建筑为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展出两艘宋代海船的部分实物和宋元明清石、木、铁三种材质的锚具以及各时代的海船模型等文物,其中最重要的展品是一艘年出土的后渚港宋船,残长24.2米,宽9.15米,分为13个水密隔仓,为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不知何时,天空飘洒起了细细的冬雨,淅淅沥沥,千年古刹笼罩在一片迷蒙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往期回顾:

弥勒道场雪窦寺

大轮梵天

圭峰山上玉台飞

第一古刹白马寺

嵩山少林寺

嵩山中岳庙

春山细雨,草庵黄昏

奇峰古寺九仙山

开封大相国寺

一寺两殿,见证粤东古刹风度

祈福华严寺

浣花庄主

随喜赞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