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发展 >> 正文 >> 正文

海丝泉州开元寺旁这条巷有棵百年老树,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2/5/30

目前已有+泉州人   台魁巷,位于西街开元寺东边,因巷内原有一座奇仕宫,又名奇仕巷;又因该巷处在开元寺东塔边,别称东塔巷;该巷另一别称为白塔巷。

  台魁巷得名与两个故事有关。其一,明代状元庄际昌为该巷奇仕宫题“雁塔钟灵”的匾额,希望泉州能出更多的宰相(台)和状元(魁);其二与一段耐人寻味的教子故事有关。

  据传西街一条小巷有一种瓜能手,他中年得子,故而非常宠爱,致使儿子染上赌博等不良习惯。瓜农每次赴宴时都会带孩子去,但孩子长大后,瓜农认为不便再携儿同往。一天亲戚迁新居,正逢孩子不在家,瓜农便独自赴宴,归来时已是晚间,他顺便抱回一颗成熟的瓜。因为多喝了点酒,瓜农回家后抱着瓜径直上床睡觉。夜间一黑影从他房间溜出去,燃蜡一照,瓜农发现一把利刀恰好插在他头旁的瓜上。后来瓜农一连数日不见儿子踪影,才恍然大悟那夜竟是逆子所为。

  却说儿子误以为杀死父亲后,再也不敢回家。恰逢一将军出榜招兵,遂投身行伍。几年后,他竟屡立战功,被荐升至提督,授缺闽省。他忆起儿时之事痛心自责,欲回父亲坟前请罪。谁知回家一看,老父安在,不由下跪哭着谢罪,瓜农原谅儿子之罪。

  闽南俗语“宠儿宰瓜”,说的便是此事。因“宰”字闽南方言与“台”同音,“宰瓜”遂成“台瓜”,人们便称那条巷为“台瓜巷”,后谐音“台魁巷”。

  时光匆匆,如今的台魁巷与历史有关的遗迹,只剩下奇仕宫紧锁的大殿、丧失了原先作用的过路亭,以及古色古香的粘氏古厝……可是台魁巷的故事没有结束,它们与巷里的建筑景物融为一体,向过路的人们慢慢倾诉。

古巷拾遗

巷口老树

浑身是宝叶和籽都能治病

  台魁巷人来人往,巷口一棵巨大的古树弯着树干,横跨小巷两侧,稀疏的落叶掉落大地,在夕阳斜照下,别有一番风情。一名补鞋师傅坐在树下专心地缝补一双鞋,他的店铺已有十几年的光景。

  这棵巨大的古树,粗大的树干从窄窄的小巷中顽强地抬头向上,伸展枝干,也算得上巷子有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古树树干1米多高处不是笔直向上,而是几乎与地面平行,一树虬枝扭曲延伸,犹如一盆巨大的盆景。而树冠绿叶郁郁,形状有如昂首望天的孔雀。

  街坊说这是白来叶树,树龄大约有80余年,树干一人合抱不得。据介绍,这棵白来叶树一年要落两次叶,每一次都是叶子落得精光,三五天后立刻就发出新芽来。神奇的是,这棵树的叶子可以治病,尤其是小孩子身上长了疖子之类的,摘几片树叶煮一煮喝,就能起到消炎的作用。有意思的是,这棵用来治“瘤子”的树,树干上却长满了天然的“树瘤子”。

  据《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白来叶又名漆娘舅、漆舅、雀榕、笔管树、大叶榕树、山榕。此树叶有药效,可解热行气,除湿消疹。

  补鞋师傅补充介绍,白来叶树的树叶可以治皮肤病,而树籽捣碎后可用来治鼻炎,时常见到附近居民来摘几片树叶。

老字号保和堂

多年店铺蔡清后裔所开

  著名理学家蔡清后裔开设的“保和堂”,专售祖传秘制疔膏,“只卖药不看病”。

  一张旧桌、几张椅子便成了一个卖药点。这家店铺多年前就存在,过去群众生活困难,卫生条件差,身上红肿发痒全靠这家的疔膏了。

  蔡顺斌和他的兄弟几人轮流坐堂,五天或十天一轮,制膏销售。

  据蔡家人介绍,道士张壬淑为了感谢蔡氏对他的照顾,特赠一个秘方。蔡氏祖上反复验证,调整药物比例,找出专治一切疔毒兼治外科诸症的最佳配方,使之用药“应手奏效,识者珍之”。

  因老铺前挂有一座纸糊的五层白塔,所以疔膏以白塔为标记,又称“白塔膏”。白塔疔膏最鼎盛的时期,台魁巷被世人传为白塔巷,当时慕名购买的人不知台魁巷,只听说有条白塔巷。

  半斤的疔膏需花费半个小时制成。据蔡顺斌介绍,他从小就看爷爷制药,受到大家庭环境的影响,耳濡目染学会了这门制药技术。制作这个疔膏要根据祖传秘方,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熬成糊状,待凝固成膏状,再用铁片把膏药放入一个瓷缸中待用。虽然看似简单,可熬药过程不能大意,火候和黏稠度都要把握得宜,并且要忍受巨大的浓烟。

台魁巷7号

金国后裔粘氏安居巷内成大户

  台魁巷7号是一座闽南古大厝,小门虚掩,推门而入,天井顶上的四个屋檐拼成画框,淡蓝色的天空是画布,静谧的开元寺东塔映于中央,偶有飞鸟掠过。

  这是金国皇族后裔粘氏旧居,是台魁巷里保存最完好的古厝之一。

  在泉州,但凡提及粘氏,极易令人联想到金国皇族后裔。而住在西街的街坊,大多知道粘氏是此地大户。

  原来,粘氏的先祖姓完颜,为满族人。金国被元灭后,为了保存实力,完颜氏后人有的改姓完或者颜,有的改姓连。元朝时期,为了躲避战乱,八世祖粘博温察儿到陕西,后来又从陕西迁往泉州府晋江县的永宁、衙口一带。

  曾住在台魁巷7号的粘天配阿姨,是此巷的街长,可惜几年前粘天配阿姨已然与世长辞。粘家媳妇介绍,她家的古厝是巷中年代较为久远的古厝,但是久经时光洗礼,古厝里的古物大多已经无处寻找,但是建筑的构架、门板依然是往昔的模样。“孩子们都不住这里了,有的搬出祖厝自己盖了新房,有的已经不在泉州居住。”

台魁巷11号

过路亭石柱上联已看不出字迹

  台魁巷11号奇仕宫,供奉临水三夫人,上世纪60年代变为工厂。

  奇仕宫前过路亭,跨台魁巷而立,四角均有方形石柱,西北隅一柱子刻有“华协于帝位尊真武”,下署“光绪乙酉葭月谷旦”。有人说上联一柱在相对应的另一面,可惜已经看不出字迹。

  奇仕宫祀临水三夫人,其中临水夫人俗身名叫陈靖姑,是福州罗源下渡人,生于唐大历二年(年),享年24岁。其他两尊神像为金水娘娘和李三娘,为陈靖姑结拜姐妹。

  奇仕妈陈靖姑是福建仅次于妈祖的一位地方女神,专保妇孺生育平安,清代咸丰皇帝晋封其为“顺天圣母”。传说此神在古田县临水乡显圣斩白蛇,其地建有“临水宫”。泉州各地的临水夫人宫宙信众,在农历十月十五临水夫人诞辰日,必数年一次到古田县的临水宫谒祖,盛况空前。奇仕妈宫从福建分炉至台湾后,成为临水夫人宫。

  据了解,境庙“华仕宫”奉祀保生大帝,废圮仅几十年,剩下两对石柱(花岗岩石)移至台魁巷“奇仕妈”(临水夫人陈靖姑)宫前的拜(路)亭作亭柱,其中一对石柱楹联阴刻“华胄溯武当位尊极北仕刘兴汉鼎义重山西光绪乙酉年立”。

编辑:啊凯(kekf88)资料来源:东南早报

猜你喜欢▼▼▼

泉州很多人都知道有东西塔,但不知道六胜塔和姑嫂塔的故事......

泉州真的很美,你如果来了一定会爱上这座城市!

隐于永春的这条古街已有多年了,你走过吗?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蟳埔女习俗

这里有一份超实用的泉州古城旅行攻略,请查收!

安溪埔王家庙祖训传家六百年,这些事你知道吗?

泉州人有“颜”又有“才”!盘点泉州历代科举文武状元郎

免责声明

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泉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