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继成功承办首届石家庄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后,10月14日即将迎来第四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正定文物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素有“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美称。这里的“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您知道是哪里吗?
三山不见
正定百姓中自古就流传着“三山不见”的俗语。从秦汉到明清,古城正定的曾用名多达20多个,比如东垣、真定、恒山、常山、恒州、中山、成德等等。其中,恒山、常山、中山都有“山”字,而不见山。因此有了“三山不见”的说法。
正定常山公园
九桥不流
“九桥不流”之说是在隆兴寺天王殿前、府文庙戟门前、县文庙前院各建有一座三路单孔石桥,桥下各有一小池,雨后有些积水,旱则干涸。故有此称。
隆兴寺天王殿前的三路石桥
九楼
九楼指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四座城角楼和阳和楼。
阳和楼是正定历史上的一代名楼,位于正定南大街上,跨街而立,布局和天安门的端门很是相似。两座圆形的拱门将行人车马分成上下道。高高的砖台上面是飞檐斗拱的殿阁。整座阳和楼足有30多米,十分的高大雄伟。当年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就惊叹道: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
四塔
四座古塔风格迥异,各有特色,每一处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凌霄塔高大雄伟;临济寺澄灵塔秀丽典雅;广惠寺华塔雍容华贵;开元寺须弥塔古朴端庄。
天宁寺凌霄塔通高40.98米,塔身共分九层,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其建制为典型的密檐楼阁式,塔身亦有八面,尽显端庄大气。由于凌霄塔通体主要为砖仿木及木质结构,所以正定人一般称其为“木塔”。
临济寺澄灵塔为九层密檐式,通高30.47米,因其全部由砖石砌成,通体呈青色,所以又被人们称为青塔。
广惠寺华塔,又称“多宝塔”,寺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年),金、元、明、清代均有修葺。
开元寺须弥塔始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年),通高42.5米,第一层较高,下部为石砌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形态各异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下则全部由青砖砌筑,故民间俗称为砖塔。
八大寺
隆兴寺,别名大佛寺,始建于隋朝或更早,初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
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原名为永泰寺。历史上的天宁寺布局严谨、规模宏大,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错落有致。后来大宋覆亡,寺院屡遭厄运,殿堂一一被毁,到民国初年,除了凌霄塔和重门之外,其他建筑基本无存。
临济寺是中国佛教临济宗的祖庭,始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年),原名叫临济院。
广惠寺又名华塔寺始建于唐贞元年(公元—年)。寺院兴盛时期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前殿、华塔和地藏殿,华塔东侧为方丈院级僧舍。
开元寺初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年),隋开皇十一年(年)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年)奉诏改今名。
崇因寺藏经楼为崇因寺内的建筑遗存,为二层灰瓦硬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通面览23米,进深9.5米。
洪济寺和舍利寺随着时代的变迁,已不复存在。
权威信息发布中心、历史文化传承基地、百万网友互动平台,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