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新闻网
“控带山海,利兼水陆,东南之沃壤,一郡之巨会。”独特且优越的地理优势,让温州注定会成为一个千年商港。横卧瓯江的孤屿地处古代温州港的核心区,见证着港口的千年繁华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千百年来,江心屿和温州港两处场景常在古代文人笔下交集,翻开他们的佳作,你能看到商港温州的千年胜景。
清晨,江心寺的钟声传入温州城内,城中百姓在钟声中打开家门,开始他们一天的忙碌。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不允许与海外进行私人贸易,只有“朝贡”的船只,才可以附带其他物产来华互市,明代温州的海外贸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外贸萧条时,对内贸易迎来了新的生机,凭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南北货物在温州交汇,互通有无。
因港而生,因港而兴。本期《孤屿志》,我们来聊一聊“海禁”下的明代温州商港。
那时城内万家灯火
七夕宿孤屿
巨鳌忽断双龙起,屹立寒涛薄太清。
沧海无津烟屿远,青天不动暮潮平。
星槎此夕通银汉,月色千山满玉京。
灯火城南才咫尺,恍疑身世隔蓬瀛。
明代诗人王士性在七夕夜宿江心屿时,看到了瓯江南岸的温州城里万家灯火。此时正是温州市镇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
明代温州府城内划分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街坊数量大大增加,城墙外还有城南、广化、集云、望京四个厢。西郭、西山、永嘉场、瞿溪、荆溪、南郭等市集分布城市外,市镇贸易和墟场贸易相当繁华。
府城内有两座官营酒楼,一座是在康乐坊的挟海楼,一座是在东北隅的八仙楼。每年的迎春节日,府衙“委县厢隅里长,各行铺户扮饰优者为诸项故事,乘载抬阁、马匹,导以金鼓,间以香亭、彩门,自郭外迎入府治,谓曰‘迎春’,观者填衢塞道”,好不热闹。难怪王叔果在春日游江心时,说江心屿与“繁华一水隔”。
江浙地区在明朝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带,市场上集聚了全国各地区的特产。温州漆器是明代温州的招牌产品,由于“奇彩异制,夺目光烜,近年士夫竞买以充馈遗”。嘉靖八年(),温州推官魏一恭甚至“以银花二枝”的代价,“鬻坊间一二小漆器”,传为佳话。温州漆器在国内市场大受欢迎,在杭州的市场上,“温之漆器”和“湖之丝、嘉之绢、绍之茶之酒、宁之海错、处之瓷”并列。温州的克丝原料“仰于衢婺之丝商”,但织成之后,名遍东南。
张邦奇在《张文定甬川集》中记述:“大船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而台、温海贾,往往相追逐。”可见当时虽然不能进行海外贸易,但对内贸易活跃,商船竞发。
温州和苏州的贸易往来十分密切,姜准《岐海琐谈》记载,万历二十九年()苏州七艘商船驶至温州港进行贸易活动。“驵侩百业以致高资”的苏州富商陆怡皋,温州士大夫、商贾“皆往而主之”。
明代温州设有徽州会馆,明新安赡漪子《新刻士商要览》的《天下水陆行程图》,列有一百条水陆行程,其中就有一条“徽州府由金华至温州府路”,徽商由此纷至沓来。
常有外国船只漂泊到温
明朝始终未在温州设立市舶司等官方性质的贸易机构。虽不再进行海外贸易,却经常有外国船只在海上发生不测,漂流至温州的记录。
洪武八年()八月,一艘暹罗国王(今泰国)派至明朝的朝贡船在海上遭遇大风,漂流到温州海岸。船上不仅有西洋红布兜、罗锦被、象牙、胡椒、黄蜡和真香等朝贡品,还有一头巨象。这头大象想必难以继续长途跋涉,于是被送进城区的开元寺饲养。使节转赴京师(南京),至第二年始回本国。
洪武二十一年()正月,又有一艘暹罗国贡船开进温州近海。这次温州当地的商贩私下买卖沉香等物品,违反了明代法律,本应以通番罪处以极刑。但是明太祖认为,温州是暹罗出使中国的必经之地,只是路过温州顺道做买卖,算不上“通番”,于是网开一面赦免了当地商贩。
温州知府何文渊曾在宣德七年()上奏,“比来番使泊船瑞安,苟图便利。因无馆驿,舍于民家。所贡方物无收贮之所。及运赴京,道经冯公等岭,崎岖艰险。乞自今番船来者,令仍泊宁波。”原来当时有琉球贡船因风势不得不停靠到瑞安,此后朝廷批准,瑞安成为琉球贡船因风停泊之所,并在瑞安设置公馆及库房来存放贡物。
弘治八年()秋,一艘大型船只遭遇飓风,漂至温州府辖下平阳县金乡炎亭,被出海陆路官军发现,生还20余人,皆身裹缠布,且语言不同。“得桅杆一株,大约五丈围,长约十馀丈,合四大木而成之,中间长钉鳞密,一钉或至五六斤重者,盖万刚铁也,极宜冶剑。”后由当地政府将人和贡物用红船装载送往京城。
温州战船可逐倭寇
自古以来,温州近海就有海盗和海贼出没。到了明代,倭寇问题日益突出,温州逐渐成为倭寇的侵袭地之一。据记载,从日本驶出的帆船遇到东北风较多的季节,可以乘风从萨摩和长崎县的五岛直接到达浙江省中部沿海地区,目的地是位于宁波府象山县东部的韭山列岛,从那里沿海南下可侵袭温州,北上可侵袭舟山列岛。位于瓯江口左岸的黄华及其附近的岐头被当成是温州的最佳入侵地。
面对外敌入侵,温州府的居民并没有束手就擒。龙湾的永昌堡和苍南县蒲城的城墙,都是为了防备倭寇侵袭而建。永昌堡可以说是明代温州民间修筑规模最大的民堡,其建造者当中有英桥王氏的王叔果、王叔杲兄弟俩。江心屿的“功劳簿”上也应当有他俩的名字。江心屿中的寺庙和双塔在明代损毁严重,王叔杲相继修建了江心寺沙门、东塔和澄鲜阁,王叔果的夫人林恭人则出资重修了西塔。
洪武元年(),明政府令温州等江浙沿海军卫,建造大船百余艘,参加粮运,供应北征的士卒之用。明代内阁首辅黄淮曾在家门口看到,“余家海隅,见造巨舰以涉海者,实以万钧,镇重而不摇,驾风涛,泛溟渤,如履平地。”
温州制造的苍山船,首尾皆阔,帆橹并用。此船分为三层,下实土石,上为战场,中寝处,“用之冲敌颇便”,温州人称它为“苍山铁船”。抗倭英雄戚继光认为,倭寇的船入里海后,必用温州的苍山船逐之。顾炎武称之“取胜擒贼者多其力矣”。
还有一种鸟嘴船,船首形如鸟嘴,有风用篷,无风用橹,长四五尺,易进易退,随波上下。壳哨船,船型极小,材简工约。这两种战船,灵活便捷,在抗倭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温州港见过贸易的繁盛期,也经历了“海禁”期的萧条。大起大落更坚定了温州港开放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走南闯北,挥舞着“敢为天下先”的旗帜,将“千年商港”带向新的高度。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海禁”下的明代温州城
常有朝贡船被风吹来暹罗国大象曾滞留温州
记者连佳佳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shaoguanwo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