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20年!
几经波折,主题多次调整,泉州终于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名,成为了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
泉州一向低调,去过泉州的人大多也会总结出这样一句话:「趁泉州还没‘沦为’网红城市赶紧去!」。
其实网不网红,泉州人根本就无所谓,他们不会因为被时代埋没而感到沮丧,他们在等待真正值得欢呼的事情。
如今这一座城市得以「加冕」,它的文明也得到了推崇,泉州,赢得漂亮!
宋元中国看泉州,宋元时期的它是「顶流」,马可波罗眼中的「东方第一大港」市井十洲人,是理学大家朱熹口中的「古佛国」满街皆圣人。
千年后,泉州收敛锋芒韬光养晦,沉淀出22处世界文化遗产点、N道「古早味」味蕾暴击、多种戏曲艺术……如今的泉州同样值得我们细品。
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1公斤级比赛金牌得主——泉州人李发彬。
今天向全世界人安利这座神仙小城,它的独特气质有如昨天奥运会举重金牌得主——泉州人李发彬那一招「金鸡独立」,外人惊叹难以复制,自己却只道是「家常便饭」。
岁月流转,兴衰荣辱,时间的长河里顽强搏击,这里留下了最自然、古朴、鲜活、明亮的历史碎片,并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散落在万家灯火中。
泉州,很难不爱。
01
一席红妆一抹绿
半边古老半边洋
说起泉州古城,总是绕不开一条老街——西街。
假如你是一只鸟,飞翔在西街上空,你会发现这个区域的色块极其简单,红绿两种主色极具视觉冲击。
绿。
合抱粗的古树、千百年的古榕、与楼齐的老樟、根须茂的菩提……绿意与时间同行,在各个角落兀自繁茂,受惠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更是经风雨而四季常青。
根根枝干片片绿叶跨过流动的时间,在变化的空间里撑开臂膀,庇荫世代不同信仰的泉州人和海外商贾。
红。
鳞次栉比的房瓦、温柔敦厚的石墙、规规整整的地砖……红色与建筑共生,里里外外以红为尊,闽南人偏爱这一抹红,籍由它彰显他们坚韧、开朗、沉着、豁达的性格。
年年都有流行色,而在泉州红色有着雷打不动的地位。别具一格的红砖红墙中感受闽南精神,get同款故宫红。
除了这两种主色调,这片区域还以白色、花色为辅。
白为骑楼,花色为花砖,素净和斑斓背后藏着一段泉州人下南洋的拼搏往事。
骑楼和花砖来自南洋和西方建筑文化,由漂洋过海拼搏异乡的闽南人带回。
泉州的建筑形式,出色且多样。雕梁绣柱、画栋飞甍的百年古刹;红装燕尾、光厅暗屋的闽氏古厝;中西合璧、工艺精美的民国番楼……
这些极具地域特色、文化积淀的建筑,如同翘首的「燕尾脊」一样锐利,剪出了闽南人的岁月流光,也裁出了中华民族的建筑珍宝。
02
一句呷袂一声钟
半城烟火半城仙
三步一庙宇,五步一佛堂,自踏上这片土地的那刻起,你绝对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奇思:头顶这片天空,是不是居住着各路神仙?
以西街的开元寺为定点,向西,基督教泉西堂与开元寺隔街相望;向南,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宫、涂门街关帝庙、古清净寺;向东,有承天寺、元妙观和中山路泉南堂等;
方圆几公里内本地先贤、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儒家、民间信仰……各路神明和谐共处,保庇着泉州人的精神世界,守护着这座城的灵魂,也教养着世世代代的泉州人在超脱的价值观和世界「外部」中自省。
分别为:承天寺、关帝庙、府文庙、清净寺、天后宫
墙内的世界,诵经声、祈福声余音绕梁,虔诚的供奉香火历千古不衰;墙外的世界,买卖声、招呼声不绝于耳,鲜活的市井人家经千年不变。
一句「呷袂」是泉州人亘古不变的真挚问候,一声洪钟是家家户户的慰世梵音。
在泉州庙宇古物和烟火人家之间,其实从来都是一体的,缺了哪一种都不构成泉州的生活。
泉州的文化态度,开放且包容。在文化冲突中「求同存异」,通过保有不同信仰的窗口,我们想象另一个世界。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然而这份包容,就像「古刹香火」,供了千年而今依旧熏陶着世代后人。
03
一口风味一口茶
不羡皇帝不羡仙
清晨,开元寺的白鸽苏醒觅食,泉州也开始了「古早味」的一天。一天的味蕾狂欢,往往由一道拌有醋肉、卤料、海味的面线糊就着油条开启。
正午,西街、花巷、金鱼巷、胭脂巷、水门巷等美食天堂开始熙来攘往,烧肉粽、卤面、姜母鸭、牛肉羹、咸饭、四果汤……山珍海味卤煮炸物,味蕾暴击好生快活。
傍晚,蛋黄大的太阳落在东西塔上,余晖把天空染成了粉紫色,燕尾脊在昏暗中勾出极妙的弧线,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用美食犒劳自己。
大快朵颐过后,他们或独自一人摇着蒲扇坐在巷口的老树下,吹着潮湿的晚风;或三五成群相约茶室,在安溪铁观音的香气中拉闲散闷;又或者准时准点到老地方,看一场木偶戏、听一台梨园、品一出南音……在泉州,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泉州的风味故事,富饶而精彩。衣冠南渡的西晋皇室、远航而来的海外客商、外出打拼的返乡华侨……不同时期、不同种族的人们留下各异的建筑,也留下落地生根的食物印记。
山与海,本土与世界,泉州风味如同小吃「蒜蓉枝」一样缠绕起来,达成某种恰到好处的平衡。
04
一朝顶流一朝落
人生如海心胸阔
泉州曾享誉海外收获至高荣耀,也曾经历「群雄崛起」黯然失焦,「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也有时落」,起伏之间,泉州多了份从容与淡定。
21年来,泉州的经济总量一直稳居福建榜首,泉州早已具备了城市重建的实力,在城市拆迁、建设如火如荼的现在,泉州老城区却保留着最质朴最原风貌的景观。
它坚守传统,却也时髦新潮。
走进寺庙,在绿意环肆一片安详中合掌祈愿,享受宁静;穿梭街巷,在花街闹市里逛吃泉州,感受生活。点一份烧肉粽,再来一碗猪血汤,在中西结合的建筑里邂逅往事,逛逛艺术空间和特色小店,累了躲进随意一家茶馆/咖啡馆对话今朝。
时代车轮滚滚往前,这座鲜活的古城,正生长潮流的一面,我们有幸见证它蝶变的过程。
有人担忧,泉州会走上网红城市之路,因此呼吁道「趁泉州还没‘沦为’网红赶紧去!」。
在庙宇古厝之间,泉州生长出了具有年轻装潢思路的空间,人们管它们叫网红店;在闽语南音之列,泉州的街头巷尾悠扬着风格各异的现代音符,人们称之为网络流行;在古早美味之中,泉州的碗勺杯盘里盛放着诸味纷呈的摩登品味,人们说那是新美食。
这首歌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原来古南音和现代潮流还能这样玩。
网络、流行、新式......如果这些是网红的标签,那泉州的千年血液里也具备了网红的基因。
随着申遗的成功,越来越多镁光灯聚焦在泉州身上,一向低调的泉州也来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许多人不免担忧,泉州会是下一个网红城市吗?泉州是否会在「网红化」中迷失自我?
非也。只要城市的现代生活与历史底蕴水乳交融,古城就能永葆真诚、多元的生命力。
白岩松说「泉州是你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走吧,去泉州古城走一走,让每一个毛孔在古今交融中自由呼吸。#泉州申遗成功#
不管是不是网红,泉州,很难不爱。
中国最有魅力的梯田是加榜梯田,是否如此,真的需要自己来感受
曾经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它凭什么出圈?
不是乌镇西塘!这个知乎点赞超高的古镇,才是真正活着的静谧水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