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潮州文化大学堂第五期在潮州美术馆举行。韩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杜延带来主题讲座《精致潮州——解读潮州木雕之美》,从潮州木雕的发展历史、创作题材、艺术特色以及创作前景等方面展开解读,剖析蕴藏其中的潮州文化的地域特色,了解潮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近日,潮州文化大学堂第五期在潮州美术馆举行。
韩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杜延带来主题讲座《精致潮州——解读潮州木雕之美》。
潮州文化大学堂是今年潮州市委实施潮州文化大传播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自4月启动以来,以“线上+线下”的模式相结合,走进文化场馆、社科普及基地开展活动,打造群众身边的潮州文化大学堂。
始于唐宋清末至民国初期达到高峰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肇始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清末至抗战前达到了鼎盛时期。主要流行于历史上旧潮州府所属的海阳、饶平、揭阳、潮阳、澄海、普宁等县,辐射范围涵盖与潮汕有着一定文化渊源的闽南地区和客属兴宁、梅县等地。
被誉为“潮州木雕第一绝”的己略黄公祠,建于光绪十三年(),更是集多种雕刻手法之大成。
杜延介绍,现存最早的作品是唐代开元年间建造的开元寺檐下悬吊着的“木鱼”,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宋英宗治平年间()的许驸马府的木制梁柱和门窗上的图案装饰标志着唐宋时期潮州已有应用于建筑和饰物上的木雕工艺;被誉为“潮州木雕第一绝”的己略黄公祠,建于光绪十三年(),更是集多种雕刻手法之大成;清末至民国初期是潮州木雕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华侨返乡修建之风盛行,木雕与石雕、嵌瓷、灰塑等一起装扮了潮汕的民居与祠堂。近现代,潮州木雕仍不断创新。
木雕与石雕、嵌瓷、灰塑等一起装扮了潮汕的民居与祠堂。
20世纪50年代中期,木雕大师张鉴轩和徒弟陈舜羌以多层镂雕技法完成可四面观赏的圆雕作品《蟹篓》并获得了年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博览会铜奖,首次把潮州木雕推向了世界舞台。
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潮州木雕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得浓、陈培臣、辜柳希先后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潮州木雕又进入了一个百花盛开的春天。”杜延说。
创作题材丰富多样多层镂空特色鲜明
杜延将潮州木雕常见的创作题材分为六类,分别是祥禽瑞兽、江海水族、佛仙神灵、戏剧小说、生活场景、自然花木。
“表现江海水族自然成为潮州木雕的主要创作题材,充分表现出潮人对海洋文化的亲近和认知”,杜延介绍,从清末黄开贤的《半畔蟹篓》,到张鉴轩、陈舜羌的圆雕《蟹篓》,再到后来众多大师所创作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虾蟹篓》精品,潮州水族木雕创作的内容在不断丰富、技艺在不断创新、文化品位在不断提升。
潮州木雕多选用纹理细致、韧性十足的软木,以镂通雕为主,并喜欢在多层镂空雕刻后再髹漆贴金,达到绚丽夺目的审美效果。
杜延表示,潮州木雕与东阳木雕不同,潮州木雕多选用纹理细致、韧性十足的软木,以镂通雕为主,并喜欢在多层镂空雕刻后再髹漆贴金,达到绚丽夺目的审美效果。“这种艺术特色的形成有多重原因,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精神交融荟萃的结果”,杜延介绍,潮州木雕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鎏金溢彩,制作时会根据木雕不同的用处采用多种髹漆并饰以金箔,如黑漆饰金、五彩装金、和通体贴金,使作品具有金碧辉煌、富贵华丽的艺术效果,还能起到抗潮湿、防虫蛀的保护作用。
潮人“精细”的民系特征反馈到木雕工艺上,就表现为对精益求精的不断探索、因材施艺、多元融合,潮州木雕吸纳了潮州石雕、嵌瓷、潮绣、泥塑、剪纸等民间艺术的优长,融会贯通,师法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表现体系。
潮州木雕的发展之路: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在当下,潮州木雕如何实现传承与发展?杜延认为,任何优秀的民间艺术瑰宝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艺术传承绝不是简单地步前人后尘和机械地模仿,而是要寻找传统技艺和现代理念的契合点,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应继续深入探索和思考,如何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创作出与时代共振、融入现代生活的木雕作品,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木雕艺术,使潮州木雕之花更加绚丽绽放、长盛不衰。
杜延列举了年深圳银湖国际会议中心装置的一幅以《百鸟朝凤》为主题的潮州金漆木雕作品。该作品由著名工艺美术家杨坚平先生带领创作团队历时一年半制作完成。“作品高9米、宽6米、厚15厘米,是目前已知最高的竖式潮州木雕珍品,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向海内外人们彰显了潮州木雕典雅大气、金碧瑰丽的艺术魅力。”杜延说。
杜延认为,潮州木雕蕴含了优秀的地域文化,是对于材美、工巧、器韵、时宜的优秀呈现,从中可以领略到潮州文化独特的地域特色,解读出潮人的文化观和价值取向。“应继续深入探索和思考,如何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创作出与时代共振、融入现代生活的木雕作品,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木雕艺术,使潮州木雕之花更加绚丽绽放、长盛不衰。”
肖燕菁陈名烁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