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万里走单骑2寻访泉州世遗,原来古人也有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3/4/15
                            

购买外国商品在今天可不是什么新鲜事,除了因为更多选项的出现,需要担心在众多商品中挑花了眼以外,人们似乎完全被全球贸易带来的便利所吸引。

但是,数百年前的“全球购”又长啥样?

古时的全球贸易有几个重要的集散地,而在当时中国的“刺桐(今泉州)”就是其中之一,它有着现代全球贸易“驿站”的典型特征:舒适的海港、完备的进出口报关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包容的文化态度。

一艘满载进口商品的外籍“快递”船到泉州交易需要几个步骤?

根据宋代海外贸易管理条例规定,该船只必须先停靠在石湖码头附近海域,接受巡检寨的核检和封仓,接着,工作人员会随船将他们护送到“都务亭”。在经过泉州海关的一番检验,并依照税法缴纳税银后,外籍商船就可以开展正常的交易活动了。

宋元外商入泉路径图示意

为了更方便地促进经济交流,宋元政府专门设置市舶司制度,并建立了供外国商人聚居、读书的场所。可以说,古代的泉州以一种高度开放的姿态拥抱了整个世界。

年1月2日,《万里走单骑2》第三集在浙江卫视播出,“万里少年团”从瓷都景德镇出发,循陶瓷外销之路,来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泉州。

在去年7月,泉州申遗成功。“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项目内含22处代表性遗产点,包括了行政管理机构与设施遗址、多元社群宗教建筑和造像、文化纪念地史迹、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及水陆交通网络,完整体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

“万里少年团”成员们决定分组探访

“万里少年团”从石湖港出发,团长老单与团员肖央首先打卡泉州申遗的代表遗产地——石湖码头。

从家园走向世界

石湖码头——这座过去被称为“林銮渡”的码头,由唐代航海家林銮创建。因为利用天然礁石建造,所以它也成为了石湖码头具备先天地理优势的证明。

天然礁石朝向海水的一面呈现斜坡状,坡上有人为凿出的石阶和拴缆孔,在千年海风的吹拂下,当年人工雕凿的痕迹逐渐变浅。千年时光带走了停泊在这儿的古代商船,却留下了这处宝贵的遗产。

据介绍,石湖港的承载量相当惊人,犹太商人雅各在其《光明之城》中曾说,石湖港最多能停艘船。

而随着海港的兴盛,万寿塔、六胜塔相继建立。它们为入港的船只指引方向,成为了远航者归家的明灯。

或许是与海为邻的缘故,泉州人的智慧不仅造就了美丽的港口,也造就了那坚不可摧的跨海石桥。比如石湖渡口那条名为“通济桥”的条石引堤,就非常牢固。

分别长约米和米的洛阳桥与安平桥,是泉州市内发达的水陆转运系统的一部分。洛阳桥是一座跨海梁式石桥,它所用石头单根边长就超过了10米、重量超过20吨。如此“重量级”的石桥又是如何搭建的?

原来,古人是用了“浮运架桥”的方法。先将桥墩在海水中搭好,再在涨潮时让船只搭载着条石放置在石墩上,落潮后就可以将船开走了,如此一步一步地搭好了这座跨海石桥。

“浮运架桥”

在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李仲谋的解说下,“万里少年团”的团员们这才恍然大悟。而正当他们感叹于古人智慧时,不远处一阵歌声传来,是一对姐妹搭档的解说员正在为游客们唱着著名的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姐妹俩都是泉州古城的志愿讲解员,在本职工作的空余时间做义务讲解。她们对泉州文化的热爱,以及她们身上洋溢的热情,打动了“万里少年团”的团员们。

古时候,泉州人修渡口建石桥,用海上的贸易让自己的家园富足,而现在,泉州人把先民们的遗产向全世界分享,用守护文化的方式守护家园。

拼贴世界的色彩

古代泉州进出口贸易的繁盛,也带来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而在这其中,泉州各处寺庙是最好的证明。

闽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祭神的习俗,初一十五的祭祀几乎是家家户户的常态,人们并不单一地信奉某一宗教,这也使得泉州寺庙林立。

在有着余年历史的泉州开元寺内,一处人首兽身的浮雕引起了“万里少年团”团员周韵和“大师姐”张谨的注意。

泉州一直有着“半城烟火半城仙”的说法。

“半城烟火”指的是当年成千上万的商人汇聚泉州,因此大街小巷非常热闹喧嚣,市井的烟火气旺盛,而“半城仙”指的正是像开元寺这类寺庙,这些大大小小的寺庙遍及了整个泉州城。就在此时,“烟火”与“仙”发生了碰撞,来自世界各地的神仙都在城里有了安身之处。泉州包容的文化态度,也让这一特殊文化得到了留存。

开元寺中的人首兽身浮雕,是当年开元寺正逢修缮之际,人们发现隔壁的印度教寺庙荒废了,于是便将那座寺庙中的浮雕留在了开元寺的装饰中。

人们对外来宗教没有丝毫排斥的态度,于今天而言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而与这种互相融合的文化不同,蟳埔女穿花衣、簪花围的习俗则是从古代蟳埔的本地生活中生长出来的。

面对日复一日的捕鱼生活,蟳埔女找到了大自然的一抹奇异色彩,并将它定格在了身上与发梢,也让自己的世界又多了一分颜色。

“万里少年团”成员周韵在蟳埔姑娘的帮助下簪上了花围

向世界呼唤

泉州南音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古乐,保留了唐代普遍用拨子横抱的这一遗制。

“一呀一乂思一,思思工思,一乂乂思,一呀一乂思一,工工乂呀乂工一思六工……”

“万里少年团”团员牛骏峰和本期飞行嘉宾谭维维与泉州本地的南音爱好者们,一同奏唱了这一曲韵味悠长的《梅花操》,表现了梅花在寒风中争相绽放的意境。

南音的乐谱使用工乂谱,对应传统的“宫、商、角、徵、羽”,分别是“乂、工、六、思、一”。它早期来源于中原,发展过程中受到元曲、昆曲、弋阳腔、佛曲等音乐风格的影响,因此也呈现了古雅委婉、如泉水叮咚的特点。

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南音,在专业院校、本土爱好者们组建的民间南音研究社、研究会的推动下传承和传播着。

嘉宾们共同奏唱泉州南音歌曲《梅花操》

千百年前,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向泉州招手,今天,泉州人用南音向世界发出热情的呼唤。

泉州申遗

早在年,泉州就全力进行了申遗,也许正是因为先祖的遗存过于丰富,这条申遗之路充满了对人们的考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的努力下,年7月25日,泉州申遗成功。人们最终在泉州多彩的文化长河中,挑选了其中最璀璨的贸易文化,并构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项目。

“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是何其的辉煌,但生活在当地的人们还是谦虚而低调。正如节目中一位泉州南音爱好者说的,他们只是恰好生活在了这里,才有了与大家分享宝贵遗产的机会。

对于大众来说这是世界遗产,然而对于他们而言,这就是生活的烟火,它在每一天的柴米油盐中,灿烂而让人感动。

原标题:《万里走单骑2

寻访泉州世遗,原来古人也有“全球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