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开元寺 >> 开元寺新闻 >> 正文 >> 正文

泉州系列遗产价值研究新进展人民资讯

来源:开元寺 时间:2023/4/5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栗建安:

宋元时期

磁灶窑、德化窑达到生产高峰

根据考古发现,磁灶窑、德化窑在宋元时期达到其窑业生产高峰。通过学习先进工艺、仿烧南北名窑、创新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把握市场信息、定向海外需求,形成适应海洋贸易的生产机制。两处窑址均进行过考古发掘,已初步建立文物保护、展示体系。回顾泉州地区窑业史研究,从考古资料和世界遗产视野出发,重新认识泉州沿海地区与内陆山区窑业的不同工艺技术体系传承和各自产业发展历程,及其在窑业生产结构、产品消费市场方面形成的共存互补关系。二者共同烧造的大量不同档次的陶瓷器,部分满足了当地城镇市场需求,部分经泉州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输往海外,其影响重大而深远。

(栗建安: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陶瓷考古、水下考古)

何振良:

天后宫体现了闽南文化

多元堆积层垒的特点

泉州是世界多元文化的汇合地,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泉州天后宫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和时代特征,其独特的景观特征与丰富的景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闽南文化的多元堆积层垒的特点,是我们祖先留存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点之一,泉州天后宫建筑格局和形制信息完备,遗产要素保存完整,是体现航海文化与海神信仰的重要物质遗存,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何振良:福建省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所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陶瓷、妈祖文化和福建地方史)

黄明珍:

开元寺是泉州港

中外宗教文化和谐共存见证

开元寺为泉州佛教首寺,其宏大的规模、高规格的形制、罕见的石塔杰作及融合了佛教、古印度教等特征的建筑构件、装饰,成为宋元时期泉州港中外宗教文化和谐共存、建筑与艺术相互交融的重要实物见证。

如今,文物、民宗、消防、公安、宗教团体、信众、社区居民、志愿者等部门和社会人士组成多方面的专业团队,一起构建了开元寺遗产保护管理的完整体系,使得这座“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的千年古寺得以保存和传承下去。

(黄明珍: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泉州传统建筑、民间信仰)

沈睿文、易曙峰:

宋元时期安溪地区的铁制品

在泉州加入了海上航道

下草埔遗址体现了宋元时期安溪地区冶铁的地方特点。该冶铁遗址以块炼铁冶炼为主,集生铁和块炼铁生产技术为一处。同时,遗址存在高碳积铁,可能产自块炼法冶炼。这表明该冶场拥有比较完整的冶铁技术体系。这一发现是对边地冶铁技术的全新认识。

目前考古发掘所见块炼铁冶炼炉结构完整、炉型多样、保存状况较好,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此外,该遗址采用板结层的方式就地处理掩埋冶炼垃圾也是国内外首次发现。经调查发现,该方式普遍见于安溪地区宋元时期的冶铁遗址,为典型的地域性特点。

通过固定不变的路线、内河航运的便捷运输系统,宋元时期安溪地区包括下草埔遗址在内的铁制品,在泉州随同泉州的铁制品加入了海上航道。

(沈睿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易曙峰: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博物馆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