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有时候该着此人走好运,不费力气也来财。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件奇事来自一老农家,他捡回家了2捆“柴火”,这闲置的2捆“柴火”来历不凡,专家经鉴定以后认为是国宝,还称这些柴火当属“天下第一”。
岁月变迁,饱经动荡,能够流传下来的文物弥足珍贵。战火硝烟,四散飘零,有些文物被妥善保存,销声匿迹,有些流落民间,不知去向。随着人们发展越来越好,百姓安居乐业,这些四散民间的文物,也一一现世。国家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每年都派遣很多文物专家在民间走访调查,我们要讲的文物就出自一老农家中。
捡到“柴火”
事情还得从新中国建立之初说起,那个时候人们生活刚安定下来,物价普遍偏低,多数人还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每个月能拿到30块钱的工资已经很了不得了。不少农民每月还领不到这些钱。在年,胶东地区开始改革土地制度,村里的一些地主开始坐不住了,他们拥有的大片田地和家产马上就要被收归公有,分给穷人。在当时,黄县有一丁氏富贾,非常有钱,家大业大。丁家世代为商,也十分注重教育,家里囤有不少书籍,在当地十分有名。
丁家得知家产要被瓜分后,为了保护家眷,早早裹挟财物逃走,但也留下了一些来不及带走的财物,留下来的财物自然是被闯进院中的老百姓们洗劫一空。原本丁家雇有许多长工,老林就是其中之一,但是雇主跑了,老林没有了工作,无事可做的他只得返回家中,他的媳妇看见他两手空空的回来,十分生气,质问他为什么什么东西都没拿就回来了,老林说自己在丁家做了那么多年的工,丁家人对他一直很好,他不好意思拿东西。他媳妇听了以后很是生气,说自己都穷的揭不开锅了,哪还有心思顾虑已经逃走的人。
在媳妇的训斥下,老林只好返回丁家,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回去。到了那以后,偌大的院子里空荡荡的,丁家能被拿走的东西基本上都被拿走了。老林转悠了好几圈都没有发现有什么可拿的,不过他还是在院子里发现了两大捆字画,这些字画被当作废弃物扔在一边,还没有被拿走,老林想了想,就把它拿回家中想当柴火烧。
但奇怪的是,拿回来的字画根本烧不着,老林的媳妇看老林拿了一些无用的字画回来,又将他训斥了一通,认为这些中看不吃的东西实在不如锅碗瓢盆实惠。无奈之下,老林也只好把这些本来要烧掉的“柴火”放置在家中的阁楼上吃灰,之后再也没有管它们。
意外收获
过了十几年,有专家自称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他们村里,想要回收一些文物。其中有一位工作者名叫李经章,他正在一户人家中收购字画,当时引来了一些村民们围观,老林也是其中之一。老林忽然想起来,自己早在十几年前就扔了两大捆字画在阁楼上,于是就问了问李经章要不要收购。
李经章没想到一个穷老头也说自家有字画,虽然半信半疑,但是还是跟了过去。到了家里以后,老林从阁楼上把堆积着厚厚灰尘的字画拿下来,足足有70多幅。李经章一幅一幅打开,欣喜之色渐渐浮上来,直觉告诉他这些字画应该是历史真迹。在这其中他还发现了一副珍贵的古佛图,这幅图上描绘的佛像慈眉善目,衣带飘逸,十分生动。李经章就想这些字画带回去,彻底研究一番。
专家们经过鉴定以后,认定此图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国宝,收藏价值巨大,甚至有专家直接扬言这幅图堪称“世界第一”。为了感谢老林的捐赠,李经章还特别向上级申请到了元作为奖励经费。虽然这笔钱在现在看来不多,但在当时对于一位老农来说,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毕竟他捡来的这两捆柴火要是没被发现,大概率是要被烧掉了。
结语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其实,文物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到底能值多少钱,而在于文物本身所蕴藏的浓郁的历史文化。希望我们后辈们都能小心呵护这些历史遗迹,主动承担起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假如看到一些人蓄意毁坏文物的情况应及时制止,力求守护好前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历史遗产。
参考文献:《绝句》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图片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670.html